十二年后,,此問題引發(fā)爭論,,對于我們探求疾病治療的真諦,對于廣大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患者和家屬,,無疑是很有裨益的,;百家爭鳴,崇尚學術爭論與探討,,對于科學認真的學術風氣,,無疑是很有裨益的。編者在在處處,,都很尊重自己的老師和前輩,,踐行《弟子規(guī)》“首孝悌,次謹信,,有余力,,而學文”,因此,,編者學術探討的帖子,,歡迎國內(nèi)各位老師與前輩批評指正。
受丁香園骨科頻道主編紫川秀第二之邀,,編者將 2003 年 JAMA 同一期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yī)學院骨科 Sponseller P.D. 教授所作的述評,作一介紹,,以饗國內(nèi)的老師和同道,。
該述評開篇明義,特發(fā)性脊柱側彎是一類奇特的脊柱疾病,,有些病例,畸形明顯,,對于外觀不明顯者,,醫(yī)生預判其對患者將來及一生的影響就很重要。Weinstein 等里程碑式的報道,,有助于醫(yī)生實現(xiàn)預判,。
事實上,Ponseti 和 Weinstein 等學者已經(jīng)認真的隨訪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患者 50 年,并發(fā)表了幾篇早期的研究報道(1965 年 JBJS,,1981 年 JBJS 以及 2000 年 JBJS),。而 2003 年這篇 JAMA 可能是最后一篇了,因為該患者隊列(美國愛荷華大學骨科患者)隨訪時間長度和跨度已如此之大,。
之前脊柱側彎的研究報道將先天性,、神經(jīng)肌肉型和早發(fā)性脊柱側彎混在一起,從而得出了側彎高致病率的結論,,其實受到其它因素干擾,。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將最常見的脊柱側彎類型,,晚發(fā)型脊柱側彎(通常稱為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AIS)單獨作為研究對象,該類側彎通常 10 歲以后發(fā)病,,常為遺傳所致,。
該患者隊列為 1948 年及之前,在愛荷華大學診斷為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本研究中,,隨訪中研究人員花費了很大力氣,患者平均年齡已達 66 歲,。該隊列排除了原始 444 例患者中行脊柱融合的 58 例患者,。
研究人員之前曾報道,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在骨骼成熟時,,如果側彎度數(shù)大于 45°,成人后進展緩慢(平均 23°),,胸椎側彎時肺功能降低,,胸彎大于 80°,臨床上表現(xiàn)為氣促的風險增加,。對 1981 年研究人員終末隨訪時,,36 例死亡患者死因的分析,側彎引起的有 3 例,,且所有 3 例患者側彎均大于 100°,。1981 年 JBJS 的報道中,也有一例患者 54 歲時死于源于側彎的慢性肺心病,。
患者的生活并未受到很大影響,,與對照相比,患者結婚和生子的數(shù)量并無差異,。絕大多數(shù)或是居家者,,或是中年工作,。抑郁方面的量表測試,患者與對照一樣,。但背痛比對照更明顯,,盡管很少需用鎮(zhèn)痛藥。自我感覺有殘疾,,由于背痛減少工作的患者數(shù)多于對照,,身體滿意度降低。
該研究有幾點值得探討,。原始 444 例患者中,,69 例已死亡患者中,20 例死因不明,。另外,,有 127 例患者無法取得聯(lián)系而不能獲取資料。因此,,與普通人群相比,,患者隊列的疾病相關死亡率的對比,可能更精確于生存率的對比,。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在 1969 年和 1981 年的報道中,有 3 例患者自殺,,胸彎均超過 70°,。而且,本研究的 117 例患者中,,包括了側彎度數(shù)小的患者,,有些 15 到 20 度,是否應該將側彎重的患者分開研究,,值得商榷,,因為治療畢竟針對的是這部分患者。
目前側彎治療方法多樣,,基本可歸納如下:學校篩查,,早期預防;支具治療,;45°以上的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手術融合治療,防止成年后加重,。絕大多數(shù)醫(yī)生傾向于對胸彎,,尤其是 60°以上的,進行手術治療,,因為胸彎對肺部的影響,。
1992,Lenke 報道現(xiàn)代側彎手術矯正畸形有效,,并發(fā)癥率低,,尤其是青少年。然而,,編者在之前的帖子中,,引用的并發(fā)癥率 23.5% 的研究,來自 2014 年 4 月發(fā)表在 JBJS 上,,美國費城圣地兄弟會兒童醫(yī)院學者報道的多中心研究(Hoashi JS .et al; Harms Study Group, Cahill PJ. Is there a "July effect" in surgery for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4 Apr 2;96(7):e55,,參見編者文章:七月效應不影響青少年脊柱側彎手術安全和效果)。
而且,,Sponseller 還指出,,手術治療費用很高,術后脊柱其它節(jié)段可出現(xiàn)疼痛(參考編者文章:脊柱側彎術后胸椎平背是腰椎間盤退變危險因素,;青少年脊柱側彎后路融合手術過度出血與融合節(jié)段多相關),。
目前為止,尚缺乏側彎患者不治療,,與支具或手術治療對比的隨機臨床試驗研究(編者在 pubmed 上檢索,,輸入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ND randomized trials,27 篇文獻中,,2008 年美國的學者,,包括本研究研究人員 Weinstein SL,“Preference assessment of recruitment into a randomized trial for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一文提到對該類患者進行隨機支具治療觀察的意愿性,,存在問題),。
這一點也是值得國內(nèi)前輩和同道研究的,國內(nèi)人口基數(shù)大,,患者數(shù)量多,,如果能聯(lián)合起來,開展一項多中心的,、隨機臨床試驗研究,,對于探求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治療的真諦,還是很有裨益的,。
述評最后總結,,Weinstein 等的研究,為我們給患者建議,、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了重要信息,,有助于我們預測患者將來的可能情況。
對于非重度胸彎的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患者,,不會有死亡率增高的風險,。胸彎大于 80°的重型側彎患者,,最終可能出現(xiàn)氣短或其它肺部問題。中度到大的側彎(45°以上)進展緩慢,。
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不治療,背痛比普通人群多,,但通常不會致殘,。鑒于支具和手術治療并非沒有問題(not problem-free),患者可根據(jù)他們的意愿進行選擇,。將自然病程,、治療的費用、風險,,全部告知患者和家長,,有助于提高他們在知情的基礎上做出選擇的能力。
最后,,編者謹以此周末辛勤的寫作,,獻給脊柱側彎的患者和家庭,獻給國內(nèi)脊柱界的前輩,、老師和同道,,希望脊柱側彎患者身心安樂,脊柱界盡早獲得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治療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