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節(jié)氣,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按中醫(yī)理論,,此節(jié)氣為脾臟功能處于旺盛時期,由于脾胃功能過于旺盛,,易導致胃病的發(fā)生,。所以此節(jié)氣是慢性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fā)的高峰期,。
詩云:“秋涼好個爽”、“已涼天氣未寒時”,,人們趁此不熱不冷的氣候,,適宜吃補,健身過冬,。所以廈諺有“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而且先“補重陽”后“補霜降”,所謂“秋補”,,比“補冬”更要緊,。
霜降節(jié)氣別貪吃這6種水果
1、大棗:吃棗可以補血,、降壓,、增強人體免疫力。同時,,棗里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和糖分,其維生素C含量居百果之冠,。大棗雖好但不宜多吃,,棗含糖量較高,容易引起齜齒;大棗容易生痰生濕,,故下腹部脹滿,、大便秘結者不宜食用。大棗黏膩,,不易消化,,多吃會影響食欲和消化功能。
專家提醒:腐爛變質(zhì)的棗千萬別吃,。輕者可引起頭暈,,重則更會危及生命。
2,、蘋果:果汁可止瀉,,空腹吃可治便秘,飯后吃能助消化,。但是蘋果富含糖類和鉀鹽,,攝入過多不利于心、腎保健,,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腎炎,、糖尿病者,,切忌多食,。
3、梨:具有止咳,、化痰和清燥等作用,,對治咳喘、風熱,、咽炎等有良效,。因性寒,脾胃虛寒,、口吐清涎,、大便溏泄者應慎食;又因含糖量高,過食會使血糖升高,,故糖尿病者少食。
4,、柑橘:內(nèi)含大量胡蘿卜素,,入血后轉化為維生素A,積蓄在體內(nèi),,使皮膚泛黃,,即導致“胡蘿卜血癥”,俗稱“橘黃癥”,,繼而出現(xiàn)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綜合癥狀,。
專家提醒:患“橘黃癥”后,應適量多食植物油,,并多喝水,,以加速其溶解、轉化和排泄,。
5,、柿子: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C和鞣酸,,營養(yǎng)豐富,,有降壓止血、清熱滑腸,、潤肺生津等功效,。但內(nèi)含大量柿膠酚和果膠,與胃酸相遇會凝集成纖維性團塊,,即“胃柿石”,,導致胃脘疼痛,、消化不良。
柿子果膠有收斂作用,,故便秘者忌食;不宜空腹服用,,更不宜與螃蟹、山芋等同食,,否則更易產(chǎn)生胃柿石,。
6、石榴:含大量果糖和多種維生素,、礦物質(zhì),,味甘性溫,為濕熱類水果,。石榴對痢疾,、脫肛和咽炎等有療效,但體虛陰虛燥熱者慎食;瀉痢初起,、有濕熱者也不宜吃鮮果,,即使常人也不宜多食,多食傷齒,,且使人厭食,。
兩款滋補食療:
1、蓮藕綠豆脊骨湯
食材:蓮藕500克,,綠豆25克,,蜜棗3枚,豬脊骨300克,,章魚30克,。
做法:蓮藕洗凈去皮切塊,章魚洗凈浸泡,,豬脊骨斬件,,飛水去血腥味。將這些食材放入鍋內(nèi)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轉文火煲2小時,,以鹽調(diào)味,佐膳吃,。
功效:補益脾胃,,潤燥通氣,開胃進食,。
2,、黃耳腰果瘦肉湯
食材:黃耳(金耳)10克,腰果15克,,百合20克,,蓮子肉20克,,核桃20克,無花果6粒(糖制無花果2粒),,豬瘦肉150克,。
做法:黃耳用清水浸泡10-12小時,切去硬實蒂部撕成小朵,,瘦肉切兩塊飛水去肉腥味,。將食材同放入鍋內(nèi),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轉文火煲1-2小時,,以少許鹽調(diào)味,便可食用,。
功效:補益肺氣,、潤肺化痰、滋養(yǎng)強壯,、增強肺,、脾、腎功能,。流感后調(diào)理身體很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