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藥前,你有仔細研讀過藥品說明書嗎,?為什么有時候一種藥品有多種藥名呢,?不良反應多的藥就不是好藥?說明書上的藥物劑量怎么看,?看到“慎用,、忌用、禁用”干脆就都不用了,?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組織專家撰寫了系列科普文章,介紹如何看懂藥品說明書,。今天,,小九把專家解讀的一些要點整理了出來,以便大家閱讀,,從而提升安全用藥的能力,。官方資料,,絕對權威!
一藥為何有多種名稱,?
目前在市面流通的藥品往往有多種或多個名稱,,給患者選購藥品帶來諸多不便。在藥品使用說明書【藥品名稱】項下一般都列出了藥品的通用名稱,、商品名稱,、英文名稱和漢語拼音,在有關的藥物手冊上還列出了藥品的別名,。對藥品的這些名稱,,患者在用藥前首先要明白其概念,以免糊涂用藥,。下面舉例說明,。
通用名稱:即國際非專利名稱,指在全世界都可通用的名稱,。如阿司匹林,、青霉素,以及上圖中的布洛芬等,。中國藥品通用名稱是由國家藥典委員會按照《藥品通用名稱命名原則》組織制定并報食藥監(jiān)管部門備案的藥品的中文法定名稱,,是同一種成分或相同配方組成的藥品在中國境內的通用名稱。一種藥物只有一個通用名稱,。因此,,凡上市流通的藥品的標簽、說明書或包裝上必須要用通用名稱,。
商品名稱:上圖中標示的“芬必得”便是藥品的商品名稱,。許多生產廠家或企業(yè)為了樹立自己產品的形象和品牌,除了報批了通用名稱之外,,往往給自己的產品再注冊一個商品名稱,,以示區(qū)別其他企業(yè)的產品。一般在商品名稱的右上角加注? ,,說明這個商品名稱已被注冊,,其他廠商不得再使用。同一種藥品由于生產廠家不同往往注冊不同的商品名稱,,藥品宣傳大多使用商品名稱,。在用藥前,要仔細閱讀藥品使用說明書,,弄清藥品的通用名稱和商品名稱,。因為不同廠家生產的同一種藥品,盡管商品名稱不一樣,但其通用名稱是一樣的,。只要通用名稱相同就屬同一種藥品,,不可同時服用,否則會重復用藥,,后果嚴重,。
別名:由于一定歷史原因造成某藥曾在一段時間使用過一個名稱,后又統一改為現今的通用名稱,,那個曾使用一段時間,、人們已習慣的名稱即稱為別名。例如雷米封為異煙肼的別名,,撲熱息痛為對乙酰氨基酚的別名等。
說明書上的藥物劑量怎么看,?
“大夫,,這藥吃幾片啊,?‘30mg’是多少,?這個我真看不懂。您快幫我寫上點兒,?!鳖愃七@樣的問題幾乎每天都會有患者提出。確實說明書上寫的“mg”“ml”,,讓人不易理清頭緒,,看錯了會給患者治療帶來許多麻煩或嚴重后果。現在就讓我們理一理這繚亂的頭緒,。
先讓我們學會看藥品規(guī)格,。每一包裝的藥品都會寫規(guī)格,如硝苯地平控釋片30mg×7片:30mg是每片的劑量,,7片是這盒藥中的數量,。當醫(yī)師注明您要每次服用30mg,就說明每次應該服用一片硝苯地平控釋片,。這時您只要謹記“30mg=1片”“60mg=2片”,,簡單換算就可以了。另外,,有的藥品并非是整片服用,,如:酒石酸美托洛爾片,其規(guī)格是25mg×20片,。醫(yī)囑:12.5mg/次,;一日兩次。其中12.5mg是25mg的一半,即一次服用半片,,一日服用兩次(早晚各服一次),。
通過以上事例不難看出,在用藥劑量上我們首先看清藥品的單位,,不管他是mg,、g還是ml,只要包裝單位和醫(yī)囑單位上寫的一致,,我們換算兩者的數量倍數,,得出該服用的片數即可。當藥品為溶液劑型,,要用重量單位計算用量時,,請您先看清兩者之間的關系,如:布洛芬混懸液規(guī)格是100ml:2g,,即:“100ml=2g”,,當您要服用0.2g時,服10ml即可,。
不同的藥物,,不同的用量,按照以上方法,,相信您可以清晰,、準確地換算藥品用量。
看到“慎用,、忌用,、禁用”干脆就都不用了?
為安全使用藥品,,在其說明書上經常出現“慎用,、忌用、禁用”等提示語,,一字之差,,含義卻大不相同,作為患者應正確理解和掌握,。
“慎用”是指該藥可以謹慎使用,,但必須密切觀察病人用藥情況,一旦出現不良反應立即停藥,。通常需要慎用的大多是指小兒,、老人、孕婦以及心臟,、肝臟,、腎臟功能不好的患者。因為這些人體內藥物代謝功能(包括解毒、排毒)較差,,所以,,機體對某些藥物可能出現不良反應,故不要輕易使用,。但慎用并不等于不能使用,,家庭遇到慎用藥品時,應當咨詢醫(yī)生后使用為好,。
“忌用”是指不適宜使用或應避免使用該藥,。提醒某些患者,服用此類藥物可能會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和不良后果,。但有的忌用藥品如病情急需,,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選擇藥理作用類似,不良反應較小的藥品代替,,如果非使用該藥不可,,應聯合使用其他對抗其副作用的藥品,減少不良反應,,盡量做到安全。在家庭用藥時,,凡遇到忌用藥品最好不用,。
“禁用”是指禁止使用。某些病人如使用該藥會發(fā)生嚴重的不良反應或中毒,。如青光眼的病人應禁用阿托品,;對青霉素過敏的病人就應禁用青霉素,否則將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甚至死亡,。所以,凡屬禁用的藥品,,絕不能抱僥幸心理貿然使用,。
不良反應多的就不是好藥?
不能這樣認為,。因為“是藥三分毒”,,藥品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很多患者用藥時常被藥品說明書中一長串的藥品不良反應嚇壞了,,于是就專門找哪種藥的說明書里不良反應寫得少的才敢用,。其實藥品的不良反應不是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fā)生,它與患者的身體狀況,、年齡,、遺傳因素、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有關;有些不良反應是輕微的,、暫時的,,不會影響治療和用藥安全,只需要加強觀察即可,,而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的幾率是很低的,。
藥品的不良反應是在長期醫(yī)療實踐中總結和積累出來的,是用藥經驗的一部分,,而說明書作為法定文件,,提供完整的藥品不良反應信息,盡到告知義務是其基本功能,。所以,,既然沒有藥物是絕對安全的,沒有寫不良反應信息不等于沒有不良反應發(fā)生,,一般來說,,應更加信任那些有詳盡不良反應信息廠家的藥品說明書,因為詳盡的信息反而給臨床治療的安全性加了一道防線,,是對患者負責,。反倒是那些不寫不良反應,全是療效無敵的神藥,,才不靠譜,。
不良反應 應該如何正確理解?
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品目的無關或意外的有害反應,。一般根據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頻率,,可劃分為:≥10%為很常見;≥1%且<10%為常見,;≥0.1%且<1%為少見,;≥0.01%且<0.1%為罕見;<0.01%為極罕見,。
針對說明書中指出的不良反應,,患者需要知道的是:
對一些具有可耐受不良反應的藥品,患者應有心理準備,。比如硝酸酯類藥物使用后由于血管擴張,,易引起頭痛、面部潮紅等癥狀,;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類抗高血壓藥物會出現干咳癥狀,;鈣通道阻滯劑類抗高血壓藥物由于擴張遠端血管,許多患者會出現下肢輕度水腫,。一般常見癥狀如神經系統的頭暈,、嗜睡,,消化系統的口干、惡心,、輕微嘔吐,、腹部不適,循環(huán)系統的心悸,、心率減緩等,。這些不良反應比較輕微,如果患者可以耐受,,在用藥一段時間后,,機體會適應,癥狀會自然減輕,,或配以能減輕不良反應的藥物繼續(xù)用藥,。如果耐受不了,那就應立即停藥,。一般停藥后不作任何處理,,不良反應就會消失。
(2)對一些不良反應較多,、注意事項比較復雜的藥品,,患者應該了解選用此藥的理由和詳細的使用方法。比如心內科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其不良反應涉及到各大系統,,除了心血管系統外,特別應注意的是甲狀腺功能和肺部疾病,。由于臨床對此藥的再認識、再評價和使用方法的不斷優(yōu)化,,使得此藥的不良反應降低,,半衰期長,到達負荷量后其維持量很低,。如果能讓患者明白此藥的特點,,嚴格按治療方案服用,則可以將不良反應降到最低,。
(3)患者應當了解必要的藥品不良反應知識,,減少恐懼感。藥物進入體內的主要代謝途徑為肝和腎,,因此肝腎受到威脅的可能性最大,,但人體的肝腎具有自我調節(jié)能力,特別是肝細胞的再生能力很強,,短期內使用對肝腎有一定影響的藥品,,造成的損害一般都是可逆的,,這樣解釋可以讓患者的恐懼感降低。
如果查血確實存在肝,、腎功能不佳時,,應請醫(yī)生進行處理。較常見的過敏反應,,多表現為各型皮疹,、蕁麻疹和皮膚瘙癢,輕微者停藥后即見緩解,,如持續(xù)不消失,,可以適當服用抗過敏藥。最嚴重的皮膚過敏反應是剝脫性皮炎,,表現為病損的皮膚呈片塊狀脫落,,一旦出現了這種可疑的表現,應立即找醫(yī)生進行治療,。比較突然而難防的是特異質反應,,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某種先天性特異質,總是等到反應出現后才知道,。例如呋喃唑酮,,只用一次小劑量立即就會使具有特異質的患者發(fā)生溶血性貧血,表現為鞏膜和皮膚變黃,,尿液呈現醬油色,,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受到破壞。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應立即停藥,,盡快請醫(yī)生給予處理,并且終生牢記任何時候都不要再用此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