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腹瀉實在算不了什么事,,但事實上,,“腹瀉不是病”并非“放之四海皆準”。在臨床治療中,,很多腫瘤科醫(yī)生發(fā)現(xiàn),,長期不愈的腹瀉背后,可能隱藏著腫瘤的危險,!有四種腫瘤的腹瀉癥狀尤其明顯,。
大腸癌:
常便秘與腹瀉交替發(fā)生,同時大便上有黏液血便或常排膿血便,。有此癥狀后,,一定要及時就醫(yī),以免貽誤最佳治療時機,。
胃癌:
由于胃癌發(fā)生在腹部較高的部位,,所以通常是以腹瀉癥狀呈現(xiàn),同時還會出現(xiàn)輕微的惡心,、胃灼熱感,、食欲不振。由胃癌引起的腹瀉與平常腹瀉不同,,常伴有上腹部脹痛,,且不會出現(xiàn)便秘,,此時一定要及時接受胃鏡檢查。
肝癌:
50%的原發(fā)性肝癌在確診前3個月就有腹瀉,,每天2—20次不等,。這是因為,肝癌常伴肝硬化,,會造成門靜脈高壓或栓塞,,導致腸壁水腫、蠕動加快,、消化吸收與分泌功能紊亂,,以致腹瀉。因此,,肝硬化患者發(fā)生不明原因的腹瀉時,,應高度警惕發(fā)生肝癌,及時就醫(yī),。
胰島細胞瘤:
胰島細胞瘤患者常因有消化性潰瘍病,,導致腹瀉。但此種腹瀉常在攝入過量脂肪和膽固醇后出現(xiàn),,同時還會伴有乏力,、消瘦、惡心等,。
因此,,有長期或嚴重腹瀉時,千萬別想當然,,一拖再拖或自服止瀉藥,。一定要及時到醫(yī)院診治,醫(yī)生會對癥治療,,避免病人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大腸癌的別稱叫“癌老二”
大腸癌是結(jié)腸癌和直腸癌的合稱。在上海,,大腸癌又叫“癌老二”,,意思是,大腸癌是發(fā)病率居第二位的腫瘤,。在本世紀初的上海,,大腸癌的發(fā)病原居第三位,僅十年時間,,就取代胃癌上升為第二位,。在全國范圍內(nèi),雖然大腸癌還居第五位,但其增速強勁,。
留神另一個危險信號:放臭屁
在傳統(tǒng)飲食習慣下,,食物經(jīng)過消化和吸收,,通過小腸進入大腸后,,蛋白質(zhì)和脂肪殘余是少量的,這些少量殘余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還可繼續(xù)合成人體必需的物質(zhì),,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K和一些非必需氨基酸,這些都是有益健康的,。
但是,,如果動物性蛋白質(zhì)和脂肪的攝入量增加太多,超出了小腸消化吸收的能力,,進入大腸的就不再是少量殘余了,。在大腸這個“發(fā)酵罐”中,過多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會導致菌群失調(diào),,并將那些富余的營養(yǎng)大量合成胺類物質(zhì),,胺即致癌物。
胺,,或為液體,,或為揮發(fā)性氣體,十分臭,。所以,,有些時候人們吃得太多太好,腸道負擔太重,,就會放臭屁,。放臭屁,不僅是難堪的事,,還是一個危險信號,。
防癌癥:膳食纖維把腸道菌群和毒素"打包"進糞便
西方化飲食除了蛋白多、脂肪多,,另一個缺點是,,膳食纖維少。膳食纖維,,是一個人們有點陌生的概念,。膳食纖維在1970年以前的營養(yǎng)學中尚不曾出現(xiàn),是近幾十年來被人們重視的概念,。
膳食纖維是指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營養(yǎng)素,,主要來自于植物的細胞壁。膳食纖維在保持消化系統(tǒng)健康功能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清潔消化壁和增強消化功能,,同時可稀釋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質(zhì)和有毒物質(zhì)的移除。
膳食纖維主要來源于谷物,、豆類,、蔬菜和水果,但在西方化飲食習慣中,,大多數(shù)人減少了谷物的攝入,,食物中的膳食纖維量大大減少。
膳食纖維在小腸中不能被消化吸收,,它隨食物殘渣進入大腸,,最終被排出體外。但是,,可別小看這些不能被吸收的“糟粕”,,它們可比那些過量的“精華”殘余可貴得多。膳食纖維在大腸中扮演著“清道夫”的角色:它大量吸收水分,,膨脹增大,,一路上把壞死的細胞、過多的腸道菌群和毒素“打包”進糞便,,并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