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傳統(tǒng)飲食】
吃茄子,、吃渣,、吃秋桃
在歷史流傳下來的立秋節(jié)氣食俗中,有“吃茄子”,、“吃渣”,、吃“秋桃”等。
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
山東萊西地區(qū)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杭州一帶立秋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 人 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時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陳瑞芳醫(yī)生認為,這些傳統(tǒng)的立秋食俗部分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如吃秋桃,,桃子含鐵豐富,有一定的補血作用,。但也有一些食俗目前不太清楚或是缺乏現(xiàn)代醫(yī)學根據(jù),,她認為這些東西不是說不能吃,而是說它對于立秋養(yǎng)生的意義有待商榷,。比如吃茄子,茄子清熱涼血,,對夏天來說會更適合,。對長青春痘、瘡癤,、痱子的人比較有好處,,也對降低膽固醇、血液粘稠度等有一些作用,。但對那些消化不好或是腹瀉的人來說就是負擔了,。
所以一些傳統(tǒng)飲食也不能盲目地吃,要因時因人而異,。
【立秋現(xiàn)代飲食】
吃山藥,、白蘿卜、青橄欖,、麥冬和梨
陳瑞芳表示,,立秋飲食上的養(yǎng)生主要是預(yù)防秋季腹瀉或是秋燥造成的一些健康問題,她推薦了以下幾種立秋養(yǎng)生適合吃的食物,。
山藥又叫土薯,、淮山、淮山藥等,。性平,,味甘,入肺,、脾,、腎經(jīng)。有健脾,,補肺,、滋腎等功效。廣東人重食療,,山藥是常用一種食材,,知道它在健脾益胃助消化上的功效,,但很多人不知道山藥還常被用于治脾胃虛弱、泄瀉等病癥,。此外,,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益肺氣養(yǎng)肺陰,,可治療肺虛痰多嗽久之癥,。立秋,養(yǎng)陰養(yǎng)肺是重點,,所以,,立秋時節(jié)食用山藥能讓養(yǎng)生功效更好。
白蘿卜性涼,,味甘。熟者性溫,,味甘,。入肺、胃經(jīng),。具有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的功效,。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鋅,,有且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它具有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等功效,,所以能用于食積脹滿,痰嗽失音,、消渴,、腫瘤、痢疾等病癥,。
青橄欖又名青果,。性味甘、澀,、酸,、平,入肺,、胃經(jīng),。其含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等,,能生津、利咽,、解毒,。可用于咽喉腫痛,,煩渴,,咳嗽吐血,菌痢,,癲癇等癥,。陳瑞芳醫(yī)生介紹,青橄欖可生吃,,也可熟吃,,都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麥冬又名杭麥冬,、筧麥冬,。性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jīng),。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但醫(yī)生也提醒脾胃虛寒泄瀉,胃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寒咳嗽的人不適合食用麥冬,。
梨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yǎng)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zhèn)靜的作用,。梨含有豐富的糖分和維生素,,有保肝和幫助消化的作用。但梨性寒冷,,陳瑞芳醫(yī)生提醒,,那些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的人,,不可多食,。她認為除了生吃之外,我們還可以燉熟食用,,加冰糖少許,,煮飲。降低其涼性的同時又可達到滋潤喉頭,、補充津液的功效,。
【節(jié)氣特點】
今年8月7日是立秋。立秋預(yù)示著炎熱的夏季將過,,秋天即將來臨。即使到了立秋節(jié)氣,,廣州的天氣依然還是很炎熱,,所以也有秋老虎的說法。但節(jié)氣到了就是到了,,天氣總還是逐漸趨于涼爽的,,如果還是以夏季的標準來飲食,就不合時宜了,。
【飲食特點】
立秋后,,秋季燥邪當令,口干舌燥明顯,,飲食上應(yīng)該要注意滋陰潤燥,。在疾病上,立秋之后要謹防秋季腸道傳染病,,防腹瀉不可少,。通過飲食防治秋燥、預(yù)防和輔治秋季腹瀉是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
【立秋飲食宜忌】
山藥
和薏米一起煮粥吃,,健脾胃,消炎利水,;和母雞煲湯,,能滋補身體,,補足血氣;和牛肉一起燜,,有助消化,,補脾胃;不能跟鯽魚一起吃,,容易引起水腫,。
白蘿卜
和牛肉一起煮,能補陽暖胃,。和粳米一起煮蘿卜粥,,能消食利氣潤肺止渴;不能跟橘子一起吃,,易引發(fā)甲狀腺腫大,;不能跟人參一起吃,會破壞人參滋補功效,;不能跟胡蘿卜一起吃,,會破壞二者維生素C的吸收。
玉竹
玉竹具有潤肺滋陰,,養(yǎng)胃生津的作用,。但是風熱痰阻淤滯之癥及有外邪者勿用。腹瀉,,胃部脹滿,,不喜飲水、痰多等濕痰盛者也不宜食用,。
生地
生地性味甘,、苦寒而膩脾,脾胃有濕邪及陽虛者要忌服,,吃了生地反而易拉肚子,。醫(yī)生提醒腹瀉者吃生地可能加重病情。
【立秋食療】
陳瑞芳醫(yī)生認為秋季腹瀉多是病毒性腹瀉,,如果出現(xiàn)腹瀉要及時就醫(yī),,不可純靠食療。介紹的養(yǎng)生飲食只能作為預(yù)防或者是后期治療的輔助,。
淮山煮粥
材料:淮山50克,,粳米(或糯米)150克
制法:將淮山切成薄片,將粳米洗干凈,;將粳米,、淮山片放入鍋內(nèi)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熬熟,,用食鹽調(diào)味即成,。
功效:適用食欲不振,大便滑泄,,慢性久痢,,虛勞咳喘,陰虛勞熱,,慢性腎炎,,小孩消化不良等癥。有健脾益胃,,補腎固精,,止泄瀉,長肌肉,,消渴作用,。
蘋果煮水
材料:蘋果
制法:把蘋果清洗干凈,然后把蘋果切成小塊,。鍋里倒入適量水,,燒開。放入切好的蘋果塊煮一會兒,,待蘋果塊變顏色即可,。
功效:煮熟的蘋果含有豐富的鞣酸,具有收斂作用,,并能吸附毒素,,故適合于小兒腹瀉、痢疾后食用,。蘋果中還富含果膠,它是一種能夠溶于水的膳食纖維,,不能被人體消化,。果膠能在腸內(nèi)吸附水分,使糞便變得柔軟而容易排出,。陳瑞芳醫(yī)生表示小孩子腹瀉后胃口不好,,又特別怕吃藥,在腹瀉后用蘋果水輔助治療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