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醫(yī)學認為:燥易傷肺。因而“肺燥”是秋季就醫(yī)時患者聽到的最多的名詞,。在干燥的氣候環(huán)境中,,人體可由此產(chǎn)生諸多津虧液少的“干燥癥”。比如,,肺臟受傷,,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為干咳無痰或膠痰難咯,,謂之“燥咳”。鼻乃肺之竅,,鼻干燥或鼻衄于立秋之后尤為常見,,前者幾乎無人可免,。喉、咽也分別是肺之門戶和肺氣之通道,,秋燥所襲,,往往會導致咽干、口燥,、音啞等不適,。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現(xiàn)的皮膚干澀,、皸裂,,甚至毛發(fā)不榮,都和秋燥有關,。此外,,肺與大腸還有密切聯(lián)系,中醫(yī)曰:“互為表里”,,而肺燥下移于大腸,,腸燥則便秘……
盡管秋燥對人體的影響涉及方方面面,但防治之法也頗多,。正所謂:“木之為舟,,無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潤為貴,。”秋日在飲食上要注意滋養(yǎng)津液,,可適量飲開水,、淡茶、豆?jié){等飲料,,并適當選食能夠潤肺清燥,、養(yǎng)陰生津的食物,如秋梨,、甘蔗,、荸薺、柿子,、百合,、銀耳等。要少吃辛辣,、油炸,、烈性酒及干燥的膨化食品,因為此類食品易生燥化熱,,多食無益,。
對于人體各部出現(xiàn)的“干燥癥”,,宜酌情予以調治。如鼻燥,,尤其平時有萎縮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的人,可點些薄荷滴鼻油,,具有清涼宣燥之功,;咽燥飲用玄麥甘桔沖劑,可獲良效,;柿霜能清熱寧嗽,,用于“燥咳”頗為適宜;膚燥當以珍珠霜潤而護之,;腸燥可擇有滑腸作用的蜂蜜,、芝麻服食通秘。此外,,中醫(yī)有一稱為“增液湯”的名方(玄參15克,,麥冬、生地各12克),,能潤一身之燥,,秋季可水煎代茶常飲。在日常生活中,,預防秋燥對人體的損害,,還應注意調節(jié)空氣濕度,保持環(huán)境中的水分,。在庭院,、室內可養(yǎng)些能凈化空氣,涵養(yǎng)水分的綠色植物,,睡前亦可于臥室里置冷水一盆,以緩解燥氣剛烈勁急之勢,。同時,,也須指出的是,秋高氣爽又是健身的大好時節(jié),,人們在立秋伊時秋燥不甚之際就應早到戶外鍛煉,,呼吸吐納,藉以提高肺臟生理功能則燥邪難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