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相對大暑而言,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每年7月7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05°時,,小暑節(jié)氣開始,。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后的第28天,,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
小暑到來,,標志著中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炎熱季節(jié),,有“小暑開始熱,減衣身上輕,,抓緊種蔬菜,,備足過嚴冬”的說法?!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六月節(jié)……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薄度悍甲V》載“暑氣至此尚未極也?!贝藭r,,暑氣上升氣候炎熱,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間,,農諺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今年7月7日小暑節(jié)氣到,,雖然還未到最炎熱的時候,,此時降水較多,濕氣重不同體質的人如何根據體質狀況進行身體調養(yǎng)呢,?小暑養(yǎng)生又需遵循什么原則,?起居、運動,、飲食,、心理如何調節(jié)?
小暑養(yǎng)生原則
精神調養(yǎng):注重“心靜”,,保持心情平和,。
起居調養(yǎng):小暑暑濕交蒸,避免烈日下暴曬,,以防中暑,;避免汗出后即吹冷風,,寒邪侵襲而出現感冒、關節(jié)疼痛等疾??;注意休息,適當午睡,,保持精神充沛,。
運動調養(yǎng):可以選擇早晨或傍晚在河邊、花園里進行低強度運動,,如八段錦,、太極拳、散步等,,避免運動后大汗淋漓,。
飲食調養(yǎng):宜進食溫軟食物,切忌任性進食生冷食物,、不知饑飽,,可多喝熱米湯、熱粥,、綠豆湯等養(yǎng)胃生津,,益氣消暑。
金形人:清熱祛濕消暑
精神調養(yǎng):避免情緒劇烈波動,,保持精神愉悅,,心境平靜。
起居調養(yǎng):避免烈日下長時間勞作,,慎防中暑,,同時夜臥貪涼,以防外邪侵襲而引發(fā)外感病,。
運動調養(yǎng):宜進行低強度的以伸展運動為主的運動,,如八段錦、廣播體操等,,以微有汗出為度,。
飲食調養(yǎng):宜多吃益氣養(yǎng)陰,消暑生津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薏苡仁,,西瓜、冬瓜,、西洋參,、綠豆、玉竹、石斛等,。
藥膳可選擇薏苡仁橘皮粥:薏苡仁50克,,玉竹10克,橘皮5克,,大棗10枚,,粳米200克。將薏苡仁,、玉竹,、橘皮與淘洗干凈的粳米同置于鍋內,加適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煨熬,,待米爛粥稠即成,。有清熱祛濕,健脾益氣生津的功效,。
木形人:釣魚賞花,,怡養(yǎng)性情
精神調養(yǎng):多參加釣魚、唱歌,、下棋,、賞花等文娛活動,陶冶性情,。
起居調養(yǎng):避免大汗淋漓,,以防耗氣傷津;睡好子午覺,,保持精力充沛,。
運動調養(yǎng):可進行低強度運,如散步,、八段錦等,,以不疲倦為度。
飲食調養(yǎng):宜進食具有清熱祛暑,、利濕功效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可多飲西洋參茶、生脈飲,、綠豆冬瓜茶等,。
藥膳可選擇夏枯草瘦肉湯:夏枯草30克,豬瘦肉120克,,法夏5克,,精鹽、味精各適量。將夏枯草,、法夏洗凈,,豬瘦肉洗凈切塊。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煮1-1.5小時,,加精鹽,、味精,再煮一沸即成,。有清肝瀉火,、消暑利濕的功效。
水形人:溫養(yǎng)脾胃,,忌過食生冷
精神調養(yǎng):保持心境平靜,,以平常心對待一切事物。
起居調養(yǎng):睡好子午覺,,保持適當午睡,;避免汗出當風,以防寒濕入侵,。
運動調養(yǎng):可在清晨或傍晚進行低強度運動,,避免過度汗出,傷津耗氣,。
飲食調養(yǎng):忌過食生冷,、不知饑飽,宜多進食溫軟食物,,溫養(yǎng)脾胃,,可多飲米湯,砂仁,、法夏,、苡米、芡實,、紅豆,、扁豆等。
藥膳可選擇赤小豆雞內金荷葉粥:赤小豆30克,,雞內金10克,,鮮荷葉1張,春砂仁5克,,粳米150克,。將鮮荷葉洗凈,切碎,連同雞內金一同放入砂鍋,,加入清水1000ml,,大火澆沸,小火熬煮20分鐘,,放入春砂仁后再煮10分鐘,,去渣取汁。將淘洗干凈的粳米,、赤小豆放入藥汁中,,添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后以小火熬煮成粥即可,。有健脾利濕,,清熱消暑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