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nèi)科輪轉(zhuǎn),要搞懂的抽血指標有哪些?
上級查房,,刷刷地翻驗單,,又看的是哪幾項?
輔助檢查茫茫多,,有 8 項抽血指標在心血管疾病中特別重要,,特別有「故事」,特別應該搞懂,。它們包括:腦鈉肽,,肌鈣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酐,、鉀、低密度脂蛋白,、葡萄糖以及尿酸,。下面,就讓我們開始今日的旅程,。
腦鈉肽
腦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由心肌細胞分泌,心室壓力增高時分泌增多,,檢測指標包括 BNP 和 NT-proBNP,。要點如下:
1. 用于心衰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BNP 陰性預測值很好,陰性的患者 94%~98% 不是心衰,,如有氣促,,應該考慮肺部原因,如 COPD 急性發(fā)作,。
而 BNP 陽性預測值一般,,陽性患者 2/3 是心衰,1/3 為非特異升高,。BNP 非特異升高的主要原因包括:感染,、腎功能不全、房顫,。如合并非特異的影響因素,,心衰的診斷需結(jié)合臨床表現(xiàn),、胸片及心臟彩超等綜合判斷 [1],。
不同年齡有不同的心衰診斷界值。以 NT-proBNP 為例,,<50 歲界值為 450 pg/ml,;50-75 歲為 900pg/ml;>75 歲為 1800pg/ml,。
2. 用于評價心衰治療效果及預后
BNP 越高,,提示心衰的短期及長期預后更差 [2]。
動態(tài)復查,,BNP 下降,,提示心衰好轉(zhuǎn),反之,,升高提示心衰加重,。出院時 BNP 下降超過 30%,提示心衰預后更好,。
肌鈣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鈣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是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標,。
肌鈣蛋白在 2~4 小時開始升高,肌鈣蛋白 T 持續(xù) 14 天,,肌鈣蛋白 I 持續(xù) 5~8 天,。高敏肌鈣蛋白比普通肌鈣蛋白更敏感,在發(fā)病后 1~3 h 開始升高,。CK-MB 在急性心肌梗死 3~8 小時開始升高,,2~3 天恢復正常,。這些數(shù)據(jù)有助于判斷心梗所處的時期。
多部指南 [3-5] 認為肌鈣蛋白(cTnI 和 cTnT)是診斷心肌壞死首選的心肌損傷標記物,,優(yōu)于 CK-MB,。
然而,筆者認為肌鈣蛋白必須和 CK-MB 結(jié)合來解讀,,原因如下
肌鈣蛋白非特異升高普遍,,困惑很多,以至于要出一部專家共識來說明(《2012 年 ACCF 臨床實踐中肌鈣蛋白水平升高原因?qū)<夜沧R》),。非特異原因最常見的有三:腎衰,、感染與心衰。而 CK-MB 非特異升高相對少見,。
例如,,在終末期腎病中肌鈣蛋白 T、肌鈣蛋白 I 升高的比例為 42% 和 15%,,但 CK-MB 升高比例僅為 4%[6],。因此,當出現(xiàn)肌鈣蛋白與 CK-MB 不一致的情況,,需要結(jié)合臨床仔細解讀,。詳細解讀方法可點此查看《肌鈣蛋白與 CK-MB 改變不一致時 如何判讀結(jié)果?》,。
肌酐
血肌酐是評價腎功能最常用的指標,,肌酐結(jié)合年齡和性別可用于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腎小球濾過率是目前慢性腎臟?。–KD)分級的依據(jù),。
肌酐水平雖主要反映腎功能情況,但在心內(nèi)科也非常重要,,其要點如下:
1)肌酐升高,,引起肌鈣蛋白、BNP 非特異升高
如臨床發(fā)現(xiàn)肌鈣蛋白,、BNP 升高,,需特別留意肌酐結(jié)果,排查非特異升高的情況,。
2)慢性腎臟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癥
根據(jù) 2016 年歐洲血脂異常管理指南,,慢性腎臟病 4-5 期(GFR<30 ml/min/1.73m2)患者心血管風險為極高危,和已患冠心病者評級一樣,。換句話說,,嚴重的慢性腎臟病算是冠心病的等危癥。實際上,,高達 30% 以上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合并冠心病,。
因此,,對于肌酐升高的患者,第一要注意篩查有無冠心病,,第二要預防冠心病的發(fā)生(如他汀的使用),。
3)心腎綜合征
心腎綜合征在臨床工作中較為常見,心衰引起腎灌注不足,,可加重腎功能不全,;反之,腎衰引起水鈉潴留,,利尿效果差,,加重心衰。因此,,當心衰加重時需定期復查肌酐,;而肌酐升高的心衰患者,需密切觀察尿量,,調(diào)整利尿劑的劑量或種類,,必要時透析。
4)對比劑腎病
有基礎腎功能損害的患者若行冠脈介入,,使用造影劑后,,對比劑腎病的發(fā)生率可高達 25%[7]。腎功能越差,,發(fā)生率越高,。
KDIGO 指南推薦 eGFR<60 mL/min/1.73m2的患者需要水化。溶劑應使用 0.9% 氯化鈉,,于術前 6~12 小時開始,以 1.0~1.5 ml/kg/h 的速度,,水化至術后 12 小時,。對比劑腎病常發(fā)生于術后 2~3 天,因此需定期復查肌酐,。
血鉀
電解質(zhì)紊亂,,與心律失常相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鉀離子,。
血清鉀低于 3.5 mmol/L 稱為低血鉀,,在心內(nèi)科常見的原因為進食減少,或者近期使用利尿劑(降壓或者是緩解心衰),,心電圖可見 u 波,,心律失常以快速性為主,包括房早,、室早,、房速,、室速等等。
血鉀高于 5.5 mmol/L 稱為高鉀血癥,,在心內(nèi)科常見的原因為腎功能不全,、保鉀藥物使用(ACEI/ARB,安體舒通),、過度補鉀,。例如,在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 ACEI/ARB 或安體舒通時,,需注意加上排鉀利尿劑。心律失常以緩慢性為主,,如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嚴重可出現(xiàn)室速,、室顫,。
心衰患者血鉀應維持于 4.0~4.5 mmol/L,而不是 3.5mol/L 以上,,為利尿劑的使用留出更多空間,。低血鉀合并高血壓,需考慮醛固酮增多癥,?;A血鉀低于 3.8 mmol/L,不應選用利尿劑作為起始降壓藥物,,有低血鉀風險,。
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C)可以說是心血管領域關注度最高的指標。舉個例子,,單是美國,,不同學會同期的相關指南就有 4 部。歐洲和國內(nèi)去年也有相關指南發(fā)布,。
有興趣者可以翻閱下《2014 美國 NLA 血脂異常管理指南》,、《2013ACC/AHA 新血脂指南》、《2016USPSTF 一級預防指南》,、《2017 AACE/ACE 指南: 血脂異常管理與動脈粥樣硬化預防指南》,、《2016 年 ESC 血脂異常管理指南》、《2016 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等,。
關注度如此高,,是因為 LDL-C 是動脈粥樣硬化(AS)致病的關鍵因子,也是核心的治療靶點。目前最主要的治療用藥是他汀類,。然而,,至于他汀什么時候用,怎么用,,各大指南「打架」的情況普遍,,分級指引也非常繁瑣。筆者總結(jié)了簡單實用的幾點,。
1)二級預防:冠心病,、卒中和 TIA、外周血管病必須使用調(diào)脂藥,,LDL-C 目標值 1.8 mmol/L 以下,。
2)一級預防:糖尿病、慢性腎臟病者或 LDL 大于 4.9 mmol/L 者應積極使用調(diào)脂藥,。
3)如不符合第 1,、2 條,其他危險因素越多(包括高血壓,、吸煙,、男性?≥ 45 歲或女性?≥ 55 歲),越應該考慮使用調(diào)脂藥,。
血糖
空腹和餐后的血糖,,是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標準。
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同為代謝綜合征的組成部分,常合并出現(xiàn),,因此心內(nèi)科的患者需留意血糖水平,。如有空腹血糖受損或糖耐量異常,應完善 OGTT 及糖基化血紅蛋白,,篩查糖尿病,。
嚴格來說,單純糖尿病可能尚未達到冠心病「等危癥」的水平,。但長期糖尿病(病史 ≥ 10 年)或者糖尿病加 1 個危險因素的個體未來發(fā)生冠心病事件的風險與既往有冠心病者相似 [8],。因此,,這類患者一方面應積極防治 ASCVD 風險(應用他汀類控制),另一方面應考慮篩查是否患冠心?。ü诿}造影 or 冠脈 CTA),。
尿酸
高尿酸血癥(HUA)即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 420μmol/L,女性高于 360μmol/L,。高尿酸血癥亦是代謝綜合癥的表現(xiàn)之一,,常合并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出現(xiàn),。
HUA 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然而,,目前尚無循證醫(yī)學證據(jù)顯示降低血尿酸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
利尿劑減少尿酸排泄,可誘發(fā)痛風,。因此,,高血壓合并高尿酸血癥患者,慎用利尿劑,;心衰合并高尿酸患者,,警惕利尿劑誘發(fā)痛風發(fā)作。
作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 麥憬霆 主治醫(yī)師
參考文獻:
1. 2016 年歐洲急慢性心衰診治指南.
2. 2014 年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
3. 第三版全球心肌梗死通用定義.
4. 2015 年 ESC 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管理指南.
5. 2015 年中國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
6. Do cardiac troponins provide prognostic insight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3, 19(8):907-11.
7. 2012 年 KDIGO 急性腎損傷臨床實踐指南.
8. Is diabetes a coronary risk equivalent?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Diabetic Medicine, 2009, 26(2):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