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體肝切除
對“無法切除”的腫瘤說不
根治性切除是目前肝臟腫瘤治療的首選方式,。但有部分腫瘤位置特殊,、瘤體巨大,、擠壓或侵犯重要血管,,常規(guī)肝切除術因難以避免兇險的大出血,,或無法保存足夠的功能性無瘤肝組織而無法實施。采用離體肝腫瘤切除自體肝移植術治療特殊部位肝腫瘤,,可極大提高肝腫瘤根治性切除率,。
離體肝腫瘤切除自體肝移植術是基于肝臟移植精細血管外科,、全肝血液轉流、全肝切除及體外器官冷保存技術發(fā)展起來的前沿肝臟外科技術,。世界首例報道于1988年,,該技術突破肝臟熱缺血耐受時限,有效規(guī)避傳統手術方式大出血及空氣栓塞風險,,病灶暴露充分,、切除徹底,通過精細的血管,、膽管整形重建,,最大限度地保全剩余肝臟功能。其技術要點在于:完整切取病肝,,在體外冷保存條件下,,對其進行精細肝臟外科操作,切除腫瘤,,重建受侵犯的血管及膽管,,再將剩余肝臟回植入患者體內。
我科每年肝癌的門診及住院收治量達到1000余例,,傳統在體手術切除病例為540例左右,。部分患者因就診時腫瘤已出現肝外轉移或門靜脈主干癌栓而喪失治療機會。另有相當一部分患者腫瘤位置特殊,,擠壓甚至侵犯肝靜脈和/或下腔靜脈,,傳統手術方式難以保留體積足夠且結構完整的無瘤肝段或無法避免兇險的大出血,因此往往將此類病例列為手術禁忌,,而采取姑息治療措施,。對這部分病例進行充分的影像及肝臟儲備功能評估,預計每年可篩選出50位左右具備接受離體肝腫瘤切除條件的患者,,極大提高了復雜性肝臟腫瘤切除率,。
但是,由于離體肝切除術技術復雜,,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死亡率高,適應證具有嚴格要求,,因此目前最大量的病例積累仍來自德國漢諾威大學Rudolf Pichlmayr小組總結的22例,,手術成功率為81%。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半)離體肝切除術的探索,。1996年,,我院施行了首例半離體肝腫瘤切除術并獲得了成功。2005年,黃潔夫教授完成了我國首例離體肝切除,、自體肝移植術,。自2009年6月以來,我科已完成21例復雜肝腫瘤的離體肝切除自體肝移植術,,手術成功率達85.71%,,優(yōu)于國外最高報道。目前存活16位,,兩位肝靜脈受侵犯的肝癌患者已無瘤存活超過16個月,,為肝臟外科提供了新的突破點。
肝臟冷灌注
讓膽胰腫瘤切除術如虎添翼
膽管癌和胰腺癌易侵犯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PV/SMV)系統,,聯合PV/SMV切除的膽胰腫瘤根治術因術中需長時間阻斷門靜脈血流,,術后易并發(fā)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肝臟冷灌注技術的出現使得門靜脈血流阻斷成為永遠的歷史,。
膽管癌和胰腺癌是消化系常見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由于生物學和解剖位置的特殊性,,膽管癌和胰腺癌易侵犯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PV/SMV)系統,。外科手術完全切除已侵犯PV/SMV的膽管癌和胰腺癌是此類患者獲得良好療效的最佳手段,,但易并發(fā)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嚴重影響病人康復,是該術式難以被廣泛應用的重要原因,。迄今為止,,臨床尚無針對此種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良好防治措施。為避免術后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的發(fā)生,,以往對此類患者要么放棄手術治療,,要么行姑息引流或殘留部分病灶的姑息切除手術,大大降低了此類患者的手術切除率和手術療效,。
肝臟冷灌注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移植供肝的保存,,以及肝葉切除時全肝血流阻斷引起的肝臟缺血保護,它能顯著減輕肝血流阻斷后的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但是由于多種原因,,尤其是缺乏能安全進入人體血液循環(huán)的有效在體肝臟灌注保護液,至今國內外未見采用冷灌注方法保護這種單純門靜脈血流阻斷后肝臟損傷的研究和臨床應用報道,,更未見肝臟冷灌注保護技術在聯合門靜脈切除的膽胰腫瘤擴大根治術中的應用報道,。
我們對已有的常用肝臟保存液進行了改良,獲得了一種價格低廉,、能安全進入人體血液循環(huán)且對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顯著保護作用的灌注液,。率先在國內外將在體冷灌注技術應用于單純門靜脈血流阻斷引起的肝臟缺血保護,顯著減輕了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延長了肝臟耐受門靜脈血流阻斷的安全時限,。這從根本上解決了術后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衰竭這一制約聯合PV/SMV切除的膽胰腫瘤根治術在臨床廣泛應用的關鍵因素,,突破了侵犯PV/SMV的復雜膽管癌和胰腺癌的傳統手術禁區(qū),提高了膽胰惡性腫瘤的手術切除率和整體療效,。
目前,,該項技術已成功應用于9名病人,無手術死亡,,無術后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發(fā)生,。隨訪結果顯示兩位患者因腫瘤復發(fā)轉移死亡,兩位患者有腫瘤復發(fā)轉移但仍存活,,5位患者健康存活,,目前術后存活時間為6~12個月,平均10.3個月,,顯著長于以往因腫瘤侵犯PV/SMV系統而無法根治切除的17位姑息手術患者的術后存活時間(6.7個月),。
手術機器人
外科技術的新革命
1998年5月,Friedrich-Wilhelm Mohr醫(yī)生在德國Leipzig心臟中心完成了世界首例達芬奇外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心臟搭橋手術,,使外科機器人手術逐漸成為微創(chuàng)外科手術的主要潮流,。目前已成功開展了肝臟、胰腺,、心臟,、前列腺、腎臟等手術,,并取得了良好療效,。
傳統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恢復慢,,術后心肺并發(fā)癥高,,死亡率居高不下,普通腔鏡可完成部分相對簡單的手術,,但由于器械,、技術局限,復雜手術如胰十二指腸切除則難以完成,。達芬奇外科系統可以使術者在腔鏡下從容進行各種精細復雜操作,,使接受手術的患者年齡范圍擴大,并使某些危重病人接受復雜肝膽胰脾手術成為可能,。手術機器人系統進一步完善了微創(chuàng)外科手術的概念:加入計算機的技術可提高手術的操控性,、精確性和穩(wěn)定性,向術者提供了高清晰度三維圖像并將手術野放大了10~15倍,,創(chuàng)新的腕部可自由活動的鏡下手術器械能使鏡下手術器械完全重現人手動作從而達到手眼協調,,系統設計可排除主刀醫(yī)生手抖對手術造成的不利影響,。
我院自2010年1月引進達芬奇外科手術系統后已完成肝膽胰脾手術44例,其中包括高位膽管狹窄整形,、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復雜手術,,效果理想。與常規(guī)開腹手術,、普通腔鏡手術相比,,達芬奇外科手術系統沒有改變手術內容,只是通過該系統改變手術路徑,,精細完成和開放手術一致的術中操作,,所以該系統可收到更好的近期療效,且遠期療效沒有差異,。(肖 瑤 夏 鋒整理)
對“無法切除”的腫瘤說不
根治性切除是目前肝臟腫瘤治療的首選方式,。但有部分腫瘤位置特殊,、瘤體巨大,、擠壓或侵犯重要血管,,常規(guī)肝切除術因難以避免兇險的大出血,,或無法保存足夠的功能性無瘤肝組織而無法實施。采用離體肝腫瘤切除自體肝移植術治療特殊部位肝腫瘤,,可極大提高肝腫瘤根治性切除率,。
離體肝腫瘤切除自體肝移植術是基于肝臟移植精細血管外科,、全肝血液轉流、全肝切除及體外器官冷保存技術發(fā)展起來的前沿肝臟外科技術,。世界首例報道于1988年,,該技術突破肝臟熱缺血耐受時限,有效規(guī)避傳統手術方式大出血及空氣栓塞風險,,病灶暴露充分,、切除徹底,通過精細的血管,、膽管整形重建,,最大限度地保全剩余肝臟功能。其技術要點在于:完整切取病肝,,在體外冷保存條件下,,對其進行精細肝臟外科操作,切除腫瘤,,重建受侵犯的血管及膽管,,再將剩余肝臟回植入患者體內。
我科每年肝癌的門診及住院收治量達到1000余例,,傳統在體手術切除病例為540例左右,。部分患者因就診時腫瘤已出現肝外轉移或門靜脈主干癌栓而喪失治療機會。另有相當一部分患者腫瘤位置特殊,,擠壓甚至侵犯肝靜脈和/或下腔靜脈,,傳統手術方式難以保留體積足夠且結構完整的無瘤肝段或無法避免兇險的大出血,因此往往將此類病例列為手術禁忌,,而采取姑息治療措施,。對這部分病例進行充分的影像及肝臟儲備功能評估,預計每年可篩選出50位左右具備接受離體肝腫瘤切除條件的患者,,極大提高了復雜性肝臟腫瘤切除率,。
但是,由于離體肝切除術技術復雜,,圍手術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死亡率高,適應證具有嚴格要求,,因此目前最大量的病例積累仍來自德國漢諾威大學Rudolf Pichlmayr小組總結的22例,,手術成功率為81%。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半)離體肝切除術的探索,。1996年,,我院施行了首例半離體肝腫瘤切除術并獲得了成功。2005年,黃潔夫教授完成了我國首例離體肝切除,、自體肝移植術,。自2009年6月以來,我科已完成21例復雜肝腫瘤的離體肝切除自體肝移植術,,手術成功率達85.71%,,優(yōu)于國外最高報道。目前存活16位,,兩位肝靜脈受侵犯的肝癌患者已無瘤存活超過16個月,,為肝臟外科提供了新的突破點。
肝臟冷灌注
讓膽胰腫瘤切除術如虎添翼
膽管癌和胰腺癌易侵犯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PV/SMV)系統,,聯合PV/SMV切除的膽胰腫瘤根治術因術中需長時間阻斷門靜脈血流,,術后易并發(fā)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肝臟冷灌注技術的出現使得門靜脈血流阻斷成為永遠的歷史,。
膽管癌和胰腺癌是消化系常見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由于生物學和解剖位置的特殊性,,膽管癌和胰腺癌易侵犯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PV/SMV)系統,。外科手術完全切除已侵犯PV/SMV的膽管癌和胰腺癌是此類患者獲得良好療效的最佳手段,,但易并發(fā)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嚴重影響病人康復,是該術式難以被廣泛應用的重要原因,。迄今為止,,臨床尚無針對此種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良好防治措施。為避免術后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的發(fā)生,,以往對此類患者要么放棄手術治療,,要么行姑息引流或殘留部分病灶的姑息切除手術,大大降低了此類患者的手術切除率和手術療效,。
肝臟冷灌注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移植供肝的保存,,以及肝葉切除時全肝血流阻斷引起的肝臟缺血保護,它能顯著減輕肝血流阻斷后的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但是由于多種原因,,尤其是缺乏能安全進入人體血液循環(huán)的有效在體肝臟灌注保護液,至今國內外未見采用冷灌注方法保護這種單純門靜脈血流阻斷后肝臟損傷的研究和臨床應用報道,,更未見肝臟冷灌注保護技術在聯合門靜脈切除的膽胰腫瘤擴大根治術中的應用報道,。
我們對已有的常用肝臟保存液進行了改良,獲得了一種價格低廉,、能安全進入人體血液循環(huán)且對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顯著保護作用的灌注液,。率先在國內外將在體冷灌注技術應用于單純門靜脈血流阻斷引起的肝臟缺血保護,顯著減輕了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延長了肝臟耐受門靜脈血流阻斷的安全時限,。這從根本上解決了術后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衰竭這一制約聯合PV/SMV切除的膽胰腫瘤根治術在臨床廣泛應用的關鍵因素,,突破了侵犯PV/SMV的復雜膽管癌和胰腺癌的傳統手術禁區(qū),提高了膽胰惡性腫瘤的手術切除率和整體療效,。
目前,,該項技術已成功應用于9名病人,無手術死亡,,無術后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發(fā)生,。隨訪結果顯示兩位患者因腫瘤復發(fā)轉移死亡,兩位患者有腫瘤復發(fā)轉移但仍存活,,5位患者健康存活,,目前術后存活時間為6~12個月,平均10.3個月,,顯著長于以往因腫瘤侵犯PV/SMV系統而無法根治切除的17位姑息手術患者的術后存活時間(6.7個月),。
手術機器人
外科技術的新革命
1998年5月,Friedrich-Wilhelm Mohr醫(yī)生在德國Leipzig心臟中心完成了世界首例達芬奇外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心臟搭橋手術,,使外科機器人手術逐漸成為微創(chuàng)外科手術的主要潮流,。目前已成功開展了肝臟、胰腺,、心臟,、前列腺、腎臟等手術,,并取得了良好療效,。
傳統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恢復慢,,術后心肺并發(fā)癥高,,死亡率居高不下,普通腔鏡可完成部分相對簡單的手術,,但由于器械,、技術局限,復雜手術如胰十二指腸切除則難以完成,。達芬奇外科系統可以使術者在腔鏡下從容進行各種精細復雜操作,,使接受手術的患者年齡范圍擴大,并使某些危重病人接受復雜肝膽胰脾手術成為可能,。手術機器人系統進一步完善了微創(chuàng)外科手術的概念:加入計算機的技術可提高手術的操控性,、精確性和穩(wěn)定性,向術者提供了高清晰度三維圖像并將手術野放大了10~15倍,,創(chuàng)新的腕部可自由活動的鏡下手術器械能使鏡下手術器械完全重現人手動作從而達到手眼協調,,系統設計可排除主刀醫(yī)生手抖對手術造成的不利影響,。
我院自2010年1月引進達芬奇外科手術系統后已完成肝膽胰脾手術44例,其中包括高位膽管狹窄整形,、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復雜手術,,效果理想。與常規(guī)開腹手術,、普通腔鏡手術相比,,達芬奇外科手術系統沒有改變手術內容,只是通過該系統改變手術路徑,,精細完成和開放手術一致的術中操作,,所以該系統可收到更好的近期療效,且遠期療效沒有差異,。(肖 瑤 夏 鋒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