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做完一臺急診 PCI 后復習手術圖像,一名研究生上來咨詢:孔較瘦,,同樣都是前降支近端的閉塞,,壞死的心肌細胞都是前降支供血的區(qū)域,為什么心電圖還要區(qū)分「前壁心肌梗死」和「前間壁心肌梗死」,,以后統(tǒng)統(tǒng)都叫「前壁心肌梗死」可不可以,?
其實,這應該算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從事心電圖的醫(yī)生,,陶醉于用向量的理論來解釋各種波形的變化,。而對于從事冠心病介入的醫(yī)生而言,這種區(qū)分意義不大,,他們更關心的是如何順利開通閉塞段血管,,保護分支的同時,減少無復流等并發(fā)癥,?!盖氨凇购汀盖伴g壁」的劃分并不是特別重要。這個話題如果挪到從事超聲,、核素顯像的醫(yī)生身上,,他們可能會更加困惑。因為他們會發(fā)現,,其實孤立性「前間壁心肌梗死」其實并不常見,,所謂的「前間壁心肌梗死」,其實就是一種廣泛的「前壁心肌梗死」,。
所以,,今天我們聊的話題的核心就是:是否應該廢除「前間壁心肌梗死」這一診斷名詞,?按照筆者以往的寫作思路,我們還是將這一話題拆分為以下幾點: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電圖定位?
前降支不同閉塞處的心電圖表現異同,?
心室節(jié)段是如何劃分的,?
前間壁心肌梗死診斷術語是否應該廢除?
(一)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電圖定位
心肌梗死心電圖定位主要用于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這種定位有兩種含義,一是確定梗死的范圍,,一是通過梗死的范圍反推罪犯血管,。下面這張心電圖是我們臨床中應用比較多的、關于心電導聯(lián)與罪犯血管的對應關系,。
前幾天,,我們就這一話題問了幾位心電圖醫(yī)生,竟有相當多的人認為「前間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是間隔支,,而非前降支,。當然也有人(黃宛心電圖學)提出前間壁其實屬于「廣泛前壁」的范疇,從罪犯血管的判斷角度看,,沒有必要強行將前間壁心肌梗死劃分出來。
圖 1 心電圖導聯(lián)與冠狀動脈的對應關系?
下面這一圖是被大家廣泛接受的前降支閉塞位點判斷流程,。但實際上這一流程也存在固有缺點,,即流程的制定還是基于統(tǒng)計學,在敏感性和特異性上均做不到 100%,。這一流程的最早的出處是 2009 年在臨床心臟學雜志(Clin.Cardio),。其核心要點在于:在前壁導聯(lián) ST 抬高的患者中,結合患者下壁導聯(lián) ST 段變異的幅度,,來進一步確定閉塞位點是位于前降支的第一對角支(D1)前,、第一間隔支(S1)后亦或二者之間。
圖 2 前降支閉塞時判斷閉塞位點的流程圖
圖 3 應用舉例:如何使用上述流程判斷閉塞部位和 S1 的關系
結合文獻原文(下圖),,我們可以看出,,實際上作者的樣本量非常小,而且這一研究的目的也是不是用來判斷罪犯血管,,而是判斷前降支閉塞位置和壞死心肌的面積大小,,從而在手術前進行簡單的危險分層。?
圖 4 Miguel Fiol 研究中使用該流程進行前降支閉塞位點判讀的結果
圖 5 根據該流程,,閉塞位點越靠近前降支近端,,受累的心肌面積越大,從而危險分層也就越高,。從這個理念看,,上圖中的 A 圖便比 B 圖危險性高
當然,,前降支閉塞時,一切可能影響患者 ST 段向量指向的因素,,均可以導致不同導聯(lián)的 ST 段抬高,。如心臟是否轉位、回旋支 OM 的大小,、是否存在側枝循環(huán),、側枝循環(huán)代償能力、缺血后持續(xù)時間等,。急性前間壁 STEMI 的 V4~6 導聯(lián)無 ST 段抬高的現象是與上述幾個因素均有關系,,不能據此便認為缺血只局限于前壁及間隔的基底部至中部,隨著缺血時間的延長,,ST 段抬高的導聯(lián)數目可能會發(fā)生變化,。
圖 6 上述流程也受到前降支發(fā)育的影響,部分人群前降支遠端可繞過心尖至下壁,,有的則沒有,,所以心電圖改變也會存在不同
(二)前降支不同閉塞處的心電圖表現異同
臨床上,我們一般將前降支分為不同的節(jié)段,,主要解剖參考標志為第一對角支(D1)和第一間隔支(S1),。Wellens 教授(就是那個提出 Wellens 綜合征的醫(yī)生)將前降支閉塞點位置,分為下圖所示幾種類型:D1 和 S1 的近端,、D1 和 S1 的之間(根據二者位置不同,,又可以分為兩種亞型)、D1 和 S1 的遠端,。
圖 7 前降支的閉塞位點:D1 和 S1 的近端,、D1 和 S1 的之間(根據二者位置不同,又可以分為兩種亞型),、D1 和 S1 的遠端
前降支不同位置的閉塞,,產生的缺血心肌面積不同,ST 段向量偏移方向也不同,,所以會產生不同類型的心電圖表現,。下方幾張圖片分別列舉了不同閉塞位置的 ST 段向量指向,如 D1 和 S1 的近端閉塞,,其向量指向左肩方向,,故 V1、V2,、V3 出現 ST 段抬高,。所以,從缺血面積看,,其實前間壁心肌梗死是一種更為廣泛,、彌漫的前壁缺血,,并非「前間壁」這一處的局限缺血。假如閉塞位置位于 D1 和 S1 的遠端,,則可能出現 V4-V6 側胸導聯(lián)的 ST 段抬高,。因 S1 和 D1 發(fā)出的解剖水平不同,故二者之間的閉塞,,產生的向量也可能會截然不同,。
圖 8 不同前降支的閉塞位點所產生的向量偏移
圖 9?D1 和 S1 的近端閉塞時的心電圖表現
圖 10 D1 和 S1 的近端閉塞時的梗死位置
圖 11? D1 和 S1 的遠端閉塞時的向量偏移和心電圖表現
圖 12? D1 和 S1 之間閉塞時的心電圖表現
(三)心室節(jié)段是如何劃分的?
左心室的節(jié)段劃分流派眾多,,包括十六節(jié)段法,、十七節(jié)段法、十八節(jié)段法,。其主要不同在于心尖處的劃分,。下圖為 ASE 心腔定量指南中的左心室節(jié)段劃分及命名。
圖 13 ASE 指南中左心室節(jié)段劃分法
ASE 指南中左心室節(jié)段劃分法,,在命名上部分概念需要澄清:間隔和間壁往往是一回事兒,,下壁和后壁也是一碼事兒,這種翻譯學上的差異,,可能導致人們認識上的誤解
我們再來看一下左心室節(jié)段與冠狀動脈的對應關系,。不管是心電圖還是心臟超聲,推測罪犯血管靠的都是這種解剖學上的對應,。從解剖上看,,前降支對應的是左心室前壁、前間壁和心尖處,。右冠狀動脈供應的是下壁,、后間隔,,這也是室間隔破裂容易發(fā)生在右冠閉塞的原因所在,。
圖 14 左心室節(jié)段劃分與冠狀動脈的供血關系,回旋支供血區(qū)域和對角支有重疊?
從上圖我們也可以看到,,前間壁心肌梗死這一診斷并非局限于「前間壁」的梗死,,而是更為廣泛的前壁+前間壁心肌梗死。既往有人把「前間壁」描述為「前壁和間壁」,,這一說法也不準確,,因為前降支可能還合并有粗大對角支,這類患者也會合并有前側壁的缺血,。從這個角度而言,,單純以 ST 段抬高的導聯(lián)數目來判斷梗死面積并不十分科學。
圖 15 冠脈動脈閉塞位置越靠近開口,,受累心肌面積越大,,心電圖是通過 ST 段向量偏移來判斷的受累部位和推斷罪犯血管,,所以不如造影、超聲等反應直觀
與左心室不同,,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很少通過超聲心動圖進行室壁運動評分。一方面,,右心室壁相對較為薄弱,,收縮力差,欲借助左心室室壁運動評分的方式進行評估有困難,。另一方面,,右冠脈的變異較大,供血范圍和各不相同,,但通過心電圖還是很容易確定罪犯血管,,因此無須進行室壁運動評分。下圖簡單列舉了右心室不同節(jié)段與冠狀動脈供血的關系,。
圖 16 右心室節(jié)段劃分及其與冠脈的供血分布?
(四)前間壁心肌梗死這一診斷術語是否應該廢除,?
前間壁心肌梗死其實就是一種大范圍的前壁+間隔心肌梗死,并非是局限于前間壁的心肌梗死,,其危險性極高,。
前間壁心肌梗死是一個相對陳舊的心電圖學診斷,可能會讓人對罪犯血管的判斷產生誤解,。其廢除與否并不重要,,認識到這種心電圖是高危患者更為重要,。
在 PCI 遍地開花的時代,,多數情況下,罪犯血管的判斷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心電圖定位的價值,,在于早期確定前降支閉塞的位置,以 D1 和 S1 為參考,,有助于判斷受累心肌的面積和危險分層,。
心電圖定位里面的解剖學名詞,如前壁,、前間壁,、下壁、后壁,、正后壁均十分籠統(tǒng),,是結合整個心臟的、整體向量改變而言的,,與現代影像學里面的心臟節(jié)段劃分有著本質區(qū)別,。
決定梗死范圍的除血管閉塞位置外,,冠脈解剖分型(如間隔支,對角支,,及其他主要血管及其分支的流域分布和深度,,相互之間的聯(lián)通甚至是側枝開放情況)、還有前降支閉塞的時間長短,、自發(fā)再通與否,,以及醫(yī)學再通的策略選擇、干預時間和效果共同參與其中,。
心臟轉位與否,、回旋支 OM 的分布也會影響 ST 段向量。熟悉心電向量固然重要,,但能熟練的從心電圖中,,識別前降支閉塞位點、判斷梗死面積大小,、評估危險分層更加重要,。
本文來源為孔較瘦,丁香園轉載已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