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屁:“真舒服,。”放屁是運動時最令人難以啟齒的困擾之一,。臺灣國泰綜合醫(yī)院肝臟中心主治醫(yī)師黃奕文指出,運動有助于腸胃蠕動或擠壓到腸胃,,導致排氣,,有時還會打嗝,這些均屬正常反應,,是身體在將多余的氣體排出來,。老年人由于活動量少,腸胃逐漸老化,,氣體容易堆積,,運動時會比一般人更常排氣。建議不要怕排氣,,應該盡量多走動,每天5000步,。
2.腹部絞痛:“我要深呼吸,。”多數(shù)專家認為這是血液含氧量不足或肌群無力導致的。呼吸不順暢,、飯后立即運動都有可能導致短暫疼痛,。建議當下先停止運動,緩慢地深呼吸,,并輕柔地用掌心按摩疼痛部位,;運動前適度暖身;正餐后兩小時再運動,,讓食物消化,。
3.肌肉發(fā)抖:“我有點累了,。”肌肉顫抖最常發(fā)生于手部與腹部。這其實是身體在告訴你:肌肉已經開始疲勞了,。臺灣林口長庚醫(yī)院復健科主治醫(yī)師林瀛洲提醒,,如果開始發(fā)抖,就應停止運動,。若仍勉強繼續(xù),,可能會導致肌肉受傷,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4.腿抽筋:“動前先暖暖身,。”臺灣馬偕醫(yī)院復健科主治醫(yī)師姜義彬表示,暖身不夠是抽筋的常見原因,,電解質不平衡,、血液循環(huán)較差,也會導致抽筋,。抽筋時應立刻停止運動,,補充運動飲料,輕輕按摩抽筋部位,,切勿硬扳,,以防受傷。
5.肌肉酸痛:“別用力過猛了,。”過度運動會造成肌肉傷害,,嚴重者會引發(fā)急性腎衰竭。如果隔天酸痛仍未消失,,代表運動強度過大,,可用冰敷、按摩等方法緩解,。
6.頭暈:“我餓了,。”原因可能有兩種:吃得不夠或換氣方式錯誤。運動時血糖會下降,,當脂肪酸還來不及變成能量時,,就會頭暈,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調控并不穩(wěn)定,,建議運動前一定要吃點東西。運動時呼吸不暢,,內臟壓力上升,,血壓飆高,靜脈回流變差,,進而導致頭暈,。有氧運動時,,建議用鼻子吸氣,再撅著嘴慢慢吐氣,;肌力訓練要用力時吐氣,,放松時吸氣。
7.頭痛:“我渴了,。”臺灣臺安醫(yī)院腦,、脊髓神經內科主治醫(yī)師林冠宏表示,運動時交感神經較為興奮,,如果缺少熱身運動,,就可能導致頭痛。此外,,運動時水分流失,,血壓下降,也是頭痛的原因之一,,建議運動前充分熱身并喝約200毫升的水,,中途每隔20—30分鐘再補充一次,尤其年長者更應注意,。
8.流鼻涕,,全身癢:“我過敏了。”臺北市立聯(lián)合醫(yī)院仁愛院區(qū)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劉玲玲指出,,這可能是運動時體溫升高,,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誘發(fā)的過敏癥狀。另外,,若地毯塵螨較多,,或是室外有花粉飄散在空氣中,也可能誘發(fā)流鼻涕,。休息后癥狀就消失的人,,應慢慢增加運動量,讓身體逐漸適應,。但如果身上出現(xiàn)嚴重紅疹塊或紅腫,,應趕快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