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好了,,中國人中血脂高的也越來越多了,。但是大多數(shù)人并沒把這個高血脂當回事兒??尚难懿<覀兗绷?。前不久,我國兩位頂尖心血管病專家——北京紅十字朝陽醫(yī)院心臟中心主任胡大一教授和北醫(yī)三院心內科主任陳明哲教授,,特意請來記者,,希望媒體向公眾轉達他們的警示:不重視控制血脂,已成為冠心病治療過程中最常被忽視的空隙,。
危險的高血脂
血液中有兩種主要的血脂:膽固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如果你的總膽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超越標準,則表示你有可能患上高脂血癥,。但患病初期沒有特別癥狀,。
隨著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產生斑塊,,使血管硬化變窄(稱為動脈粥樣硬化),就會阻礙血液向身體各部位運送營養(yǎng),,最終導致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腦血管栓塞以及中風,,致殘或死亡,。
據WHO統(tǒng)計,,當前心血管病每年奪去1200萬人的生命,占世界總死亡人數(shù)的四分之一,,而冠心病是其中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在中國,心臟病占城市主要致死原因的第三位,,平均每10萬人中,,就有近100人死于心臟病。而在冠心病患者中采取積極降脂治療,,能顯著降低冠心病死亡危險性!
他汀革命
直到1994年,,醫(yī)學界的降脂治療研究尚無突破性進展。此后,,默克公司推出了他汀類降脂藥物,。在北歐進行了有名的4S試驗,即在4444名冠心病患者中使用舒降之(辛伐他汀),,隨機進行降膽固醇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發(fā)揮的保護作用逐年增加,,患者冠狀動脈疾病死亡危險性降低了42%,,總死亡危險性降低了30%。
陳明哲教授說:他汀類藥物的出現(xiàn),,是醫(yī)學界里程碑式的重要成果,,相當于青霉素對肺炎、風濕熱的征服,,醫(yī)學界稱之為血脂革命或他汀革命,。遺憾的是,在我國,,這一劃時代的成果并沒有變成冠心病預防的成果,,因為醫(yī)生甚至是心臟病專科醫(yī)生還沒認識到其重要性,,患者頭腦中自然更沒有這個概念,。
錯誤的觀念
胡大一教授說:目前我國醫(yī)院大都把血脂的總膽固醇正常值定為≤23 0mg/dl,這個標準相當陳舊荒謬,,極不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事實上,早在1997年,,中華心血管病雜志就發(fā)表了降脂治療目標值:高脂血癥沒有危險因素者,,總膽固醇≤220mg/dl;高脂血癥伴有危險因素者,≤200mg/dl;冠心病伴有高脂血癥者,,≤180mg/dl.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冠心病患者經治療總膽固醇從240降到210,,并不意味著血脂已控制到正常水平。
對降脂治療的忽視已是普遍現(xiàn)象,。今年在全國18家三甲醫(yī)院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1000例高脂血癥患者經入院治療,血脂治療達標率僅為10.1%,,其中冠心病病人(伴高脂血癥)血脂治療達標率尤低,,僅為……1%。另一項在全國22家三甲醫(yī)院的調查則顯示,,220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竟有35.9%未接受任何調脂治療。
患者未接受或未充分接受降脂治療的原因包括:醫(yī)生對于降脂治療所帶來的臨床益處認識不足,,對開始進行藥物降脂治療的血脂標準及應達到的理想目標水平不明確,,對降脂治療可能產生的副反應疑慮過多,對飲食治療效果過于樂觀,,對成本效益評估不恰當,。
臨床醫(yī)生的治療沒有系統(tǒng)工程配套,其作用會大打折扣,。醫(yī)生搭完橋就萬事大吉,,病人此后吃不吃藥沒人管;病人也以為一次手術就根治了,不知道要吃藥,、吃什么藥,、吃多久,也不知道如何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在我國,,很長一段時間內,心梗,、心絞痛或冠心病術后的病人,,一部分死于院外,一小部分死于院中,,一大部分死于出院后沒有系統(tǒng)管理而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