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年齡比較小,,發(fā)生腹瀉癥狀的時候,需要家長安排好他們的飲食,,小兒腹瀉期間的飲食應該根據小兒的大小,、腹瀉的程度等進行調整,也可以咨詢醫(yī)生,。
小兒腹瀉期間注意的飲食安排
小兒腹瀉初期(發(fā)病48小時之內)讓胃腸道有一段休息時間,,可給孩子減少奶量至原奶量的1/3-1/2,母乳喂養(yǎng)兒減少哺乳的時間,,不要等乳汁吮空,。牛奶喂養(yǎng)兒輕者可給稀釋牛奶,加水1/3-1/2,,最好用脫脂奶,,重者改食米湯或焦米湯(米炒過再煮湯),加糖不要多,,不足的液量用口服補液鹽補充,。
小兒腹瀉期間也可用治療腹瀉的嬰兒配方奶(含大豆分離蛋白,不含乳糖),,效果也很好,。已加輔食的嬰兒應停食一切輔食,。兩天后漸增奶量和稀稠度,。腹瀉期間營養(yǎng)素丟失較多,病情好轉后孩子的奶量不用嚴格限制,,一般5-7天可恢復至正常飲食,。輔食的恢復從一種食品少量加起,食物應少油,、少糖,、少膳食纖維,,細軟易消化,使胃腸功能逐漸適應,。
小兒腹瀉時調整飲食的具體作法是:首先禁食8小時左右,,靜脈補液,然后給服脫脂奶,、米湯,、糕干粉配方飲食,從小量至足量,,從低濃度至高濃度,,逐漸增加,定時定量,,3天左右,,過渡至正常飲食。根據患兒年齡,、腹瀉時間及程度,、病前奶量決定起始奶量及濃度。年齡越小,,腹瀉越重越久,,病前奶量越小,則起始奶量小,,濃度低,。在控制飲食期間,液體總量不夠的部分,,由靜脈補給,,同時注意從靜脈補鉀補鈣。
飲食療法舉例:4月齡患兒,,體重5公斤,,病前飲食為1次牛奶130毫升,1日5次,。腹瀉1個月,,程度中等,每日大便7—8次,。入院后禁食8小時,,然后按下述飲食計劃進食,每日液體總量為600毫升左右,。第一天口服總量為400毫升,,靜脈補液200毫升。
對癥下藥 治小兒腹瀉食療有方
大約有40%~50%的小兒腹瀉“禍首”是輪狀病毒。由于目前缺少針對消滅輪狀病毒的藥物,,應用食物療法和注意忌口顯得非常重要,。
【傷食型】
表現(xiàn)腹脹、腹痛,,瀉前哭吵,,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奶塊,食欲不好,,有口臭,。多見于秋季腹瀉伴有消化不良患兒。
食療方
炒米粥:取粳米50克,,放入鐵鍋中干炒至有香味溢出時加水適量,,燒湯服。
蘋果湯:取蘋果一只,,洗凈,,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鹽,,煎湯代茶飲,。凡大于1歲的小兒可吃蘋果泥。
【風寒型】
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味少,伴有腸鳴腹痛,。多見于秋季腹瀉的早期,。
食療方
姜茶飲:取生姜10克,綠茶3克,,加水150毫升,,煮沸,加紅糖少許,,飲用,。
扁豆干姜蘿卜仔飲:取扁豆10克,干姜3克,,蘿卜仔6克,。以上加水適量煎湯。煎成后加紅糖少許,,再煎3分鐘,,取汁分數(shù)次飲用。
【濕熱型】
表現(xiàn)大便呈蛋花湯樣,,有少量粘液,,伴有發(fā)熱,口干,,尿深黃而少,。此型在秋季腹瀉較多見。
食療方
葛根黃芩粥:取葛根10克,,黃芩10克,,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加糯米50克,,煮粥,,加紅糖少許服用。
烏梅車前草湯:取烏挴10只,,車前草30克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代茶飲,。
【脾虛型】
腹瀉久而不愈,大便稀薄,,帶有白色奶塊,,食欲減退,消瘦乏力,。多見秋季腹瀉后期或久瀉不愈者,。
食療方
山藥蛋黃粥:取山藥500克去皮搗碎,加適量水,,先用武火燒開后再用文火煮10分鐘,,再調入雞蛋黃2只,再煮3分鐘即可,。分數(shù)次食用,。
八寶粥:取茯苓、太子參,、白術,、扁豆各10克,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加芡實、山藥,、蓮肉,、炒苡仁各10克,糯米50克,,煮粥食用,。
扁豆茯芩車榴湯:取扁豆30克,,茯苓50克,車前子12克用布包,,石餾皮15克,,以上四味共入砂鍋,加適量水,,煎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