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來臨時就像房間拉上了遮光簾。那么,,堅持服用抗抑郁藥物究竟有沒有用呢?斯坦福的研究者創(chuàng)建了一項測試,,可以精確地測出抑郁癥是否對患者有效。他們的研究結(jié)果發(fā)布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測試分為兩部分,,調(diào)查抑郁癥患者以下兩個基本情況:
1.
杏仁核是位于大腦中心的一小塊組織,研究者詳細觀察了該區(qū)域的大腦活動,。杏仁核是大腦邊緣系統(tǒng)的一部分,,邊緣系統(tǒng)負責憤怒,、悲傷,、喜悅和恐懼等情緒。抑郁癥患者的杏仁核通常非?;钴S;甚至在痊愈之后,,這種情況也會繼續(xù)。
研究者們利用核磁共振讀取了參與者在看到憤怒或悲傷表情時的杏仁核活動,,測試他們對情緒刺激的敏感程度,。
2.
人們在童年若遭受較大壓力,,如經(jīng)歷創(chuàng)傷性事件或被虐待和忽視等,會有更高的抑郁風險,。
因此,,研究者們讓參與者填寫了一份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他們在18歲前遭遇的不良事件,,如虐待,、家庭沖突、疾病和自然災害等,。
測試結(jié)果
根據(jù)上面的測試結(jié)果,,研究者能夠快速預測抗抑郁藥物對患者的作用。那些對情緒刺激反應(yīng)強烈且童年壓力水平高的人,,抗抑郁藥物對他們的作用最為明顯,。
研究者認為童年巨大的壓力,如受虐等,,會讓人們對情緒更敏感,,特別是負面情緒。漸漸地,,這些人對積極情緒的敏感度會降低,。而抗抑郁藥物能恢復杏仁核對積極情緒的正常反應(yīng)。
除此之外,,對于童年壓力水平不大,,但對情緒刺激反應(yīng)遲鈍的人,抗抑郁藥物也能起作用,。在這種情況下,,藥物能夠幫助大腦恢復正常的情緒反應(yīng)。
而對于童年壓力大但對情緒刺激反應(yīng)遲鈍的患者,,以及童年壓力小但對情緒刺激反應(yīng)強烈的患者,,抗抑郁藥物的作用不大。
另外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早年經(jīng)歷的巨大壓力會使大腦杏仁核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發(fā)生改變,。
向同一個目標粗發(fā)
這個測試結(jié)果非常令人驚喜,不僅因為它有效,,還因為這是邁向改革心理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法的第一步,。人們?nèi)粲X得自己患了糖尿病,可以做血液測試;若懷疑自己有心臟病,,可以做腦電圖描記,。但目前,心理疾病沒有這類診斷測試。
斯坦福研究者們并非意識到問題的第一支隊伍,,他們是努力著的一部分,。或許有一天我們可以看到,,當一位抑郁癥患者走進診療室,,在測試后發(fā)現(xiàn)藥物可能對自己無效。她可以選擇堅持服藥,,也可以選擇其他治療方法,,如談話治療等。
當然,,這個研究也有局限性,。首先,參與調(diào)查者都是已確診的抑郁癥患者,,研究者們還在探索測試的準確性,。另外,這份測試并不能立即運用到臨床診斷中,,研究者還將于接下來幾個月里在斯坦福進行測驗,。
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科系主任Lieberman說道,“只要能有助于診斷患者,,或幫助醫(yī)生了解藥物作用,,任何嘗試都是有益的。這是解決問題的一步,,但不是最后一步,。”
http://www.sciencealert.com/scientists-have-figured-out-2-factors-that-hugely-impact-whether-antidepressants-will-work-for-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