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衰老與心血管疾病
“衰老”這一自然現象是心血管疾病的經典風險因素,一般來講,,患者“衰老”程度與不良預后成正相關關系,。研究證實,心肌梗死后死亡率最高的人群是年齡大于65歲的老年人亞群,,而且這部分人群的死亡率呈上升趨勢,。
因此,我們需要有效的治療策略去控制不斷攀升的衰老相關心血管疾病致殘或致死率,,除了經典的心衰治療方案之外,,近年來不斷升溫的“干細胞治療”或能夠緩解這種年齡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問題。
二,、衰老影響下的干細胞治療能走多遠,?
圖一展示了組織健康穩(wěn)態(tài)維持及破壞的概念圖,研究證實衰老的細胞會成為組織負擔,,影響周圍細胞,,進一步削弱器官功能。另一方面,,健康的細胞及體內的祖細胞(或干細胞)會補充衰老細胞造成的功能空缺,,維持組織健康穩(wěn)態(tài)。
圖一:組織健康穩(wěn)態(tài)維持及破壞的概念圖
隨著機體衰老,,體內的祖細胞數量因凋亡,、衰老及分化轉移等原因而逐漸減少,進而導致再生能力不斷降低,,而衰老的細胞不斷增多,,這兩方面最終導致穩(wěn)態(tài)失衡,。雖然清楚衰老細胞可以改善組織功能,,但不能逆轉組織衰老狀態(tài)。此時,,干細胞再生治療或許能逆轉“衰老”,,恢復穩(wěn)態(tài)。
在衰老心血管患者越來越多的大背景下,,心血管研究者開始關注以干細胞為基礎的再生療法,。研究者指出,這種干細胞治療或可豐富現有的標準治療方案,,解決“衰老”難題,。這種再生療法針對心血管疾病的根源,目的是修復受損的心肌功能及結構,。
但是各研究機構有關心血管疾病干細胞再生療法的試驗結果差異較大,,其涉及到的影響因素較多。而為了解決“衰老”問題,研究者必須回答的問題是患者的年齡是否真的會影響心血管疾病的干細胞治療,,換言之,,這種干細胞再生療法也許不受患者年齡的影響。
三,、不再受制于衰老內環(huán)境
Golpanian博士等人從TAC-HFT研究及POSEIDON臨床試驗挖掘數據,,通過年齡分組統計,研究者觀察了衰老這一負面因素是否會影響干細胞再生療法對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效果,。研究者的具體切入點是間充質干細胞對缺血型心肌病的治療效果,。
研究顯示,“衰老”不會影響干細胞療法在全心功能方面的療效,,以及患者的缺血瘢痕面積,。即使是在老齡化最嚴重的患者組,干細胞治療依然有效,。這一研究結果證實了,,干細胞再生療法可應用于老年人群,且療效理想,。
與此同時,,另一支由Hariharan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發(fā)現核仁壓力傳感器核干因子(nucleostemin)是保持細胞“多能性”、維持器官穩(wěn)態(tài)的重要因素,。研究顯示與胎兒心肌相比,,處于衰竭狀態(tài)的成人心肌前體細胞內的核干因子表達降低,而核干因子可以通過c-myc原癌基因調節(jié)心肌干細胞狀態(tài),。
研究者發(fā)現,,體內缺乏核干因子會導致內源性心臟干細胞出現端粒消減,導致心功能降低,,同時心臟干細胞更多表達衰老標志物,。而過表達核干因子能夠降低衰老標志物,提升干細胞活力——Hariharan博士研究團隊為干細胞再生治療提供了細胞機制理論支持,。
四,、陰陽互補,年輕干細胞與衰老的心肌
干細胞治療恢復心肌結構與功能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使用干細胞逆轉心血管疾病自身進程,,二是改善過度衰老的干細胞移植內環(huán)境。多數干細胞研究將重點放在第一個問題,。
已往的干細胞研究顯示,,患者自體來源的干細胞往往受到衰老內環(huán)境的影響而失去再生能力,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方法是將患者自體來源的干細胞移植于“年輕”的環(huán)境使其恢復活力,,這點已得到研究證實,。
Golpanian博士的研究進一步解答了第二個問題——干細胞治療效果不會受到衰老移植內環(huán)境的顯著影響,,這樣我們在心血管干細胞移植治療時,僅需要處理干細胞,,使其“年輕化”,,而不必過度關注患者衰老的內環(huán)境。
另一方面,,Hariharan博士研究團隊揭示了核干因子可以成為干細胞活力的監(jiān)測指標,,這為干細胞治療處理干細胞,確認干細胞活力提供了檢測可行性,。
干細胞再生治療不受患者內環(huán)境衰老程度的制約,,但干細胞自身的衰老情況會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我們可以使用中國傳統的“陰陽”模型來闡述干細胞再生能力與其自身細胞衰老度的平衡關系(見圖二),。
圖二:干細胞再生能力與其自身細胞衰老度的平衡關系
總之,干細胞治療是心血管疾病領域的未來發(fā)展方向,,新研究不僅證實了干細胞治療衰老所致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同時提示干細胞再生治療對抗衰老本身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