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的主要獨立危險因素,堅持降壓治療,,顯然是必要的,。但是過度降壓危險更大,它可導致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缺血,,甚至引起心肌梗塞,、腦梗塞等急癥發(fā)作。
人體的動脈血壓,,是血液流向各組織器官的動力,,它形成的壓力和血液流速,促使血液暢通無阻地流向人體各組織器官,,保障著組織器官的血液和氧氣供應,。
降壓速度過大造成心腦腎等主要臟器的供血不足
長期高血壓使血管彈性降低,脆性增加;而且承受長期高壓會使血管內(nèi)膜粗糙不平,,膽固醇和類脂質(zhì)容易沉積在血管壁,,形成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管腔狹窄,。這種情況下,,如果降壓速度過大,或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降壓,,就會造成心腦腎等主要臟器的供血不足;甚至促使血小板,、紅細胞、纖維蛋白原聚集,,形成血栓,。
心臟缺血缺氧會誘發(fā)冠心病心絞痛,甚至發(fā)生心肌梗塞;腦缺血缺氧可造成一過性腦缺血發(fā)作,、腦梗塞,、腔隙性腦梗塞等缺血性中風。老年高血壓病人,壓力感受器不敏感,,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和代償短時間內(nèi)血壓的大幅度下降;加之,,心肌和大腦對血壓下降的耐受性差,就更容易造成心臟和腦部的缺血,。
長期高血壓患者降壓幅度不宜過大 有資料表明,,低壓低于70毫米汞柱的人群,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發(fā)病率明顯增加;高壓低于120毫米汞柱的人群,,心肌梗塞發(fā)生率也明顯增高;如果雙側(cè)頸動脈狹窄大于70%,,高壓最好維持在150毫米汞柱左右。長期高血壓或已有靶器官損害的高血壓病人,,降壓宜緩,,一般在2~3月內(nèi)降壓達標即可。高血壓病人降壓幅度也不宜過大,,以高壓降1/5~1/4,、低壓降到90~100毫米汞柱為宜。
更重要的是保持24小時血壓穩(wěn)定,,如果24小時血壓波動太大,,心腦腎等重要臟器損害的幾率越高,、程度越重;反之,,保持24小時血壓穩(wěn)定,能明顯減少心腦缺血的可能性,。高血壓病人有浮腫時,,要避免快速大量利尿,以防血壓驟降,,血黏度增高,,造成缺血或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