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預激綜合征 心電圖機
預激綜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 又稱吾- 巴- 懷綜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系心房與心室間存在附加傳導束,,又稱房室旁道,使部分心室提前激動,。小兒發(fā)病率為1/1000,。
跨經房室瓣環(huán)存在殘留的非特異心肌纖維肌束,其連接心房心室肌,,稱之為房室旁路,。這一異常房室旁路具有房室傳導功能,導致心電生理異常表現(xiàn)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稱之為預激綜合征,,又稱Wolff-Parkinson-White(沃-帕-懷)綜合征(WPW 綜合征)。這一存留的傳導旁路是心臟發(fā)育過程異常所致,。在胚胎發(fā)育早期,,心房和心室是一連續(xù)結構。以后房室間肌性連接逐漸退化消失,,以纖維環(huán)代替。右側旁路的形成是由于胎兒在發(fā)育過程中不形成房室纖維環(huán),仍由肌纖維束連接,,這其中大部分在出生頭6 個月內肌性結構消失,。如6 個月后肌束未消失,或房室纖維環(huán)未形成者則形成旁路,。左側游離壁旁路的形成主要是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房室間肌性連接未退化所致,。
癥狀體征:
預激綜合征患者臨床癥狀的發(fā)生率變異較大。輕者可無癥狀,,重者導致明顯血流動力學改變,。癥狀主要由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所致,心率可達200~300 次/min,。大部分心動過速雖引起癥狀,,但不致命。只有少數患者形成室顫并有猝死危險,。1.心動過速 房室旁路介導的心動過速最易發(fā)生在嬰兒期,,1 歲之內60%~90%心動過速自然消失。但是,,嬰兒期自然消失的心動過速,,約1/3 在以后,尤其在4~6 歲年齡段將再…[顯示]預激綜合征患者臨床癥狀的發(fā)生率變異較大,。輕者可無癥狀,,重者導致明顯血流動力學改變。癥狀主要由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所致,,心率可達200~300 次/min,。大部分心動過速雖引起癥狀,但不致命,。只有少數患者形成室顫并有猝死危險,。
1.心動過速 房室旁路介導的心動過速最易發(fā)生在嬰兒期,1 歲之內60%~90%心動過速自然消失,。但是,,嬰兒期自然消失的心動過速,約1/3 在以后,,尤其在4~6 歲年齡段將再發(fā)作,。多數嬰幼兒心動過速發(fā)作因無明顯癥狀而被漏診。在“無休止性”心動過速,,可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精神差、食欲差等,。
2.心功能不全 持續(xù)異常的心動過速可導致心功能不全,,最多見于持續(xù)性交界區(qū)反復性心動過速(permanent junctional reciprocating tachycardia,,PJRT),這種危險源于心室率過高與持續(xù)的心動過速,,臨床稱為心動過速性心肌病,。由于早期,特別是在兒童,,心動過速不易被發(fā)現(xiàn)和診斷,,常被誤診為擴張型心肌病。當心動過速經適當的治療而被控制后,,心動過速性心肌病多好轉直至恢復正常,。
3.猝死 在預激綜合征兒童,房顫經由旁路快速傳導引起室顫而有猝死的危險,。由于房顫在兒童發(fā)生率低,,故認為在兒童人群猝死危險較低,但依然有關于預激綜合征患兒猝死的報道,。當存在器質性心臟病時,,與心動過速相關的猝死危險相應增加。
診斷檢查:
實驗室檢查:一般常規(guī)檢查無異常,。應常規(guī)做心肌酶譜,、血沉、抗“O”,、血電解值,、pH 值和免疫功能等檢查。其他輔助檢查:常規(guī)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和胸片檢查,。預激綜合征的心電圖改變,一般分為典型及變異型兩種:1.典型預激綜合征(1)P-R 間期縮短:嬰幼兒0.08s 以內,,年長兒0.10s 以內,,成人0.12s 以內。(2)QRS 波時間增寬:嬰幼兒在0.08s 以上,,年長兒0.10s 以上,,成人0.12s以上。(3)QRS 波型:開始…[顯示]實驗室檢查:一般常規(guī)檢查無異常,。應常規(guī)做心肌酶譜,、血沉、抗“O”,、血電解值,、pH 值和免疫功能等檢查。
其他輔助檢查:常規(guī)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和胸片檢查,。預激綜合征的心電圖改變,,一般分為典型及變異型兩種:
1.典型預激綜合征
(1)P-R 間期縮短:嬰幼兒0.08s 以內,年長兒0.10s 以內,,成人0.12s 以內,。
(2)QRS 波時間增寬:嬰幼兒在0.08s 以上,,年長兒0.10s 以上,,成人0.12s以上。
(3)QRS 波型:開始部分粗鈍,,挫折,,形成預激波。
(4)P-J 時間:正常,,嬰幼兒0.20s 以內,,年長兒0.24s 以內,成人0.26s以內,。
典型預激綜合征是由于房室副束或房束副束及束室副束并存而產生,。根據預激圖型分為3 型:①A 型:預激的心室肌為左室后底部,預激波和QRS 波主波在V1,、V2 和V5,、V6 導聯(lián)均向上。②B 型:右室外側壁預激,,預激波和QRS 主波在V1,、V2 導聯(lián)向下,而V5,、V6 導聯(lián)向上,,電軸左偏。③C 型:左室側壁預激,,預激波及QRS 波在V1,、V2 導聯(lián)向上,而V5,、V6 導聯(lián)向下,,電軸右偏。
2.變異型預激綜合征 可僅有P-R 間期縮短,,而QRS 波正常,,由房束副束引起,又稱L-G-L 綜合征求意見(Lown-Ganong-Levine syndrome),;或僅有QRS波增寬,,并有預激波而P-R 間期正常,由束室副束引起,。典型預激綜合征最常見,,新生兒期A 型較B 型多,,年長兒兩型近似。B 型多見于器質性心臟病病人,。
診斷:根據病史臨床表現(xiàn)特點和心電圖診斷確診,。
治療方案:
單有預激綜合征,無需治療,。發(fā)生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者應及時治療,,預激綜合征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射頻導管消融術)。預激綜合征的藥物治療主要在于終止心動過速,。非心動過速發(fā)作期,,通常無需治療。部分病人心動過速發(fā)作頻繁,,發(fā)作時心室率很快,,發(fā)作時間較長或臨床癥狀較重,血流動力學改變明顯者,,可考慮長期服用適當的藥物防止心動過速發(fā)生,。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藥物治療者…[顯示]單有預激綜合征,無需治療,。發(fā)生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者應及時治療,,預激綜合征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射頻導管消融術)。預激綜合征的藥物治療主要在于終止心動過速,。非心動過速發(fā)作期,,通常無需治療。部分病人心動過速發(fā)作頻繁,,發(fā)作時心室率很快,,發(fā)作時間較長或臨床癥狀較重,血流動力學改變明顯者,,可考慮長期服用適當的藥物防止心動過速發(fā)生,。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藥物治療者,可應用射頻導管消融方法對房室旁路加以消融,,這是目前惟一相對安全且有效的根治方法,,成功率高而并發(fā)癥低。
1.普羅帕酮 普羅帕酮屬Ic 類藥,,為較強的鈉通道阻斷藥,,明顯減慢旁路傳導速度,使房室前向傳導或室房逆向傳導阻滯,。普羅帕酮可安全地用于終止房室結順傳型和房室結逆?zhèn)餍头渴艺鄯敌孕膭舆^速,,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副作用較少見。用藥劑量為1~1.5mg/kg,,以等倍葡萄糖溶液稀釋緩慢靜脈推注,,如無效10~20min 后可重復用藥,總量<5mg/kg,。對部分用藥后心動過速仍反復發(fā)作者,,可于靜脈推注上述劑量后持續(xù)靜脈滴注,劑量為4~7μg/(kg· min),。
2.地高辛 地高辛用于治療所有室上性心動過速(SVT)病人,。在<1 歲的嬰兒,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常呈“無休止性”,,可被地高辛有效終止,。地高辛縮短心房和旁路的不應期,但其有效的電生理效應在于延長了房室結的不應期,,使其傳導減慢。地高辛這種廣泛的效應改變了折返環(huán)的電生理條件,,從而終止心動過速,。
3.腺苷或三磷腺苷 腺苷作用于心肌細胞的腺苷受體,通過抑制竇房結自律性和房室結傳導終止心動過速,。三磷腺苷(ATP)進入體內后迅速分解生成腺苷,。三磷腺苷(ATP)終止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療效好,起效快,,由于其半衰期短,,療效持續(xù)時間<1min。終止心動過速過程100%并發(fā)心律失常,,多為短暫的竇性停搏或房室傳導阻滯,,無需特殊處理。三磷腺苷(ATP)的用藥劑量為0.2~0.4mg/kg,,不稀釋,,快速“彈丸式”推注。腺苷劑量為50~250μg/kg,。
4.胺碘酮 胺碘酮為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電生理效應為延長心肌復極時間,明顯抑制房室結和房室旁路的雙向傳導,,終止心動過速具有較高的效果,。在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無效者,可選擇靜脈注射胺碘酮,。劑量:5mg/kg,,葡萄糖溶液稀釋緩慢靜脈滴注(30min)。必要時可維持用藥10~15mg/(kg·d),。
上海愛寶醫(yī)療供應心臟除顫儀,,除顫監(jiān)護儀,,心電監(jiān)護儀,心電圖機,,脈搏血氧儀,,如果您對心電圖機生產廠家的價格、廠家,、型號,、圖片有什么疑問,請聯(lián)系我們獲取心電圖機生產廠家的最新信息,。
更多的心電圖機產品信息請致電我公司或登錄我公司網站
電話:02166187055 66187008
網站:http://hnhlg.com/list.php?catid-554.html
或者:http://hnhlg.com/sell/list.php?catid=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