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國際卒中大會重磅內容包括:急性卒中治療上的主要進展及其深遠意義,、ASA(美國卒中協(xié)會)/AHA(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質量控制與卒中護理分層系統(tǒng),、NIHSS 獲得了 ICD10th(國際疾病分類第 10 次臨床修訂版)新代碼等,。
2020 目標與目前進展
每次卒中大會均以重申 2020 年目標開始,,即“使所有美國人的心血管健康改善 20%,,同時使心血管疾病與卒中所致的死亡率減少 20%”,。到 2014 年 12 月,,眾多證據顯示這項工作是富于成效的。
2011 年,,卒中在美國致死性疾病排名中從第 3 位降至第 4 位,,而今卒中再次從第 4 位降至第 5 位。這種進步反應了卒中致死率的持續(xù)降低,,這是教育與公共健康事業(yè)共同致力于控制血壓,、禁煙并向公眾宣教禁煙標識、合理治療房顫以及提升與規(guī)范卒中患者重癥監(jiān)護等諸多辛勤工作的結晶,。
然而,,仍需意識到卒中患者實際數量隨著世界人口老年化而持續(xù)上升,,卒中仍是全球第二位致死性疾病、第一位致殘性疾病,。這也是 AHA/ASA 聯(lián)合 WSO(世界卒中組織)與 WHO(世界健康組織),,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并推廣卒中最佳診治實踐的原因。雖然已經做了很多,,但尚不足,。
國際卒中大會上的急性卒中臨床試驗海嘯
在納什維爾舉行的國際卒中大會科學會議與會前會取得了極大勝利,該會有 4341 名參會者,,是史上參會者最多的一次,。本次大會展現的科學研究水平很高,包括 4 項高質量的血管內治療隨機臨床試驗,。
這 4 項試驗包括 MR CLEAN(荷蘭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ESCAPE(前循環(huán)近端閉塞小病灶性卒中的血管內治療并強調最短化 CT 至再通時間臨床試驗)、EXTEND-IA(延長急性神經功能缺損至動脈內溶栓時間的臨床試驗)以及 SWIFT PRIME(Solitaire 用于初始血管內治療取栓的臨床試驗),。
總體來說,,這 4 項新的血管內治療隨機試驗或許還有更多即將出現的試驗,都代表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療的巨大轉變,,無疑是 1996 年 FDA 批準 t-PA(組造型纖溶酶原激活劑)用于急性卒中治療后的首次巨大突破,。目前我們已有數據顯示血管內治療可為靜脈使用 t-PA 的大動脈閉塞型卒中患者提供額外獲益。這些試驗再重申了快速再灌注對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預后的重要性,。
然而,,這些血管內治療臨床試驗并沒有回答“對于那些超過 6 小時時間窗的病人血管內治療是否能獲益”的問題。目前仍有相當一部分缺血性卒中患者即使快速打開了閉塞動脈,,預后仍很差,。這些都為開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強勁動力,同時也提醒我們治療存在的生物學限制,。
最后,,血管內治療對特定卒中人群的價值對于全球社區(qū)的區(qū)域卒中單元及卒中患者的院前分類都有重要價值。還需進行大量工作來更好地理解這些臨床試驗數據,,設計與完成額外的臨床試驗以回答新的問題,,完成急性卒中單元轉運的相關改變,完善患者從卒中發(fā)生地到接受治療的轉運流程,。ASA 正在編寫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最新版卒中診治建議,,以反應這些試驗結果。
在接下來數年,,作為卒中大會參與者將有責任在地方醫(yī)院、地區(qū),、州郡或國家水平積極地推進社區(qū)急性卒中診治最佳系統(tǒng),。何種系統(tǒng)對患者最好將是討論的焦點,。
毫無疑問的是,現在已經開始進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療傳統(tǒng)時代的末端,。我們將繼續(xù)探索通過藥物或器械打通動脈的更好方式,,以及在動脈再通之前挽救腦功能的神經保護治療。而下個世紀,,大量的研究則將關注于卒中后大腦的恢復與腦功能的康復,。
NIHSS 獲得一項 ICD10th 臨床分類編碼
國家與社會都強烈倡導高質量的健康服務,卒中也不例外,。近年,,Stroke 雜志報道了卒中死亡率與再入院率的監(jiān)測價值。CMS(醫(yī)療保險與醫(yī)療補助服務中心)接受了提高美國醫(yī)院卒中單元醫(yī)療質量的任務,。CMS 所選擇的監(jiān)測值即為缺血性卒中后 30 天死亡率及 30 天再入院率,,并開發(fā)了評估醫(yī)院醫(yī)療質量的模型。
然而,,目前模型的基線并未考慮到卒中嚴重程度的差異,,而其嚴重程度卻是卒中死亡率與預后最重要的決定因素。遺憾的是,,CMS 已經開始通過這些指標來進行醫(yī)院醫(yī)療質量評估,,也公開發(fā)表了相關數據。相對于包含簡單輕型卒中患者更多的小型醫(yī)院來說,,初級與綜合卒中中心存在嚴重卒中類型的可能性更大,,卒中死亡率也更高。
2014 年末的主要成就為 ICD 10th 疾病控制中心批準了 NIHSS 獲得一項卒中臨床分類編碼,,根據 NIHSS 為不同等級,、不同嚴重程度的卒中設定了單獨編碼。新的編碼系統(tǒng)將在 2016 年秋起效,,將使 CMS 能夠在所有醫(yī)院監(jiān)測并校正疾病嚴重程度,。
卒中單元系統(tǒng)的新分級
美國改善卒中單元的其中一個偉大成就為開展了“跟隨急性卒中指南走(Get with the Guidelines for Acute Stroke)”活動,其幫助規(guī)范了全美國卒中中心的醫(yī)療質量,。另外,,“跟隨指南走”為 AHA/ASA/JCAHO(醫(yī)療保健組織認可聯(lián)合委員會)聯(lián)合開展卒中單元分級系統(tǒng)提供了基礎,卒中單元分級系統(tǒng)包括初級卒中中心,、綜合卒中中心及今年春天后就緒的卒中醫(yī)院,。
美國的這種三級系統(tǒng)目前囊括了 1055 家初級及 85 家綜合卒中中心。6 年前,,不到 30% 的患者能在到院 60 分鐘內接受 t-PA 治療,。今天,這個數字已經超過 60%,。2014 年“跟隨指南走”活動內,,超過 75 家美國醫(yī)院中有超過半數患者能在到院后 45 分鐘內得到治療,。國家的下一個目標為使所有醫(yī)院都能有超過半數的患者在到院后 45 分鐘內接受診治,我們認為這個目標是可達到的,。
總結
很常榮幸能在 20 世紀 80 年代見證急性卒中治療的誕生,,也非常高興地看到其一直在不斷前進。前方還將面臨許多挑戰(zhàn),,如發(fā)現顱內出血的治療(已經快要完成),、預防腦血管病所致認知功能下降,最大的挑戰(zhàn)將是改善卒中后大腦恢復及腦功能康復,。是否能達到目標將取決于大家,,因此希望大家都成為積極的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