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看課外書被老師批評,,對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可能只是小事一樁,,但誰也沒料到,這對于14歲的花季少女覃瑤而言,,竟然成了一根引線,,點燃了她自殺的念頭。
“一次正常的批評竟然引發(fā)了她選擇自殺,,這說明她正處于心理問題的高危期”,,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云曉說,覃瑤留下的遺書非常能說明問題,,因為她一方面提到了“在學校里一直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又提到了“覺得很累、很累”,,這說明她的舉動并非偶然的結果,。
孫云曉說,從覃瑤的成長經(jīng)歷來看,,她之所以覺得壓力很大,,不外乎是其在年齡、學業(yè)及各種期望之間的反差中產(chǎn)生出來的,。她的年齡很小卻上了高二,,從而被媒體等樹立成為“神童”的形象,這無疑給她造成了壓力,,而十三四歲又是自我意識非常張揚的時期,,特別敏感,又缺乏挫折鍛煉,,所以這種壓力成了她的不能承受之重,。
遺書中有這樣一句:“你們對我都有著很高的期望,對不起,,讓你們失望了,。”孫云曉認為,,小小年紀的覃瑤被家庭和其他人寄予了太多的期望,,這種期望實際是在剝奪她作為未成年孩子的權利,“雖然外界沒有明顯給她強加壓力,,但她自己意識到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只能受表揚不能受批評,這是非常殘忍的,,因為孩子就是要在犯錯中長大,,他們承受不了這么大的期望,。”
針對“神童”現(xiàn)象,,孫云曉表示,所謂“神童”實際有兩種情況,,一是確實智力超常,,智商在130以上,這樣的兒童可以稱為超常兒童或者天才兒童,,但另外一種情況是可能小孩智力水平平常,,但因為超常努力而獲得了成績,同樣被認為是“神童”,,這種情況在中國尤其多,。
“‘神童’其實是一個心理問題的高危群體,尤其是通過超常努力而被冠以‘神童’稱號的孩子,,他們的心理問題更值得重視,,因為隨著他們的成長,他們可能在學業(yè)等方面出現(xiàn)越來越缺乏應對的能力,,這樣必然會在心理上留下陰影”,,孫云曉說,對這一個群體的心理問題尤其值得關注,,因為處于青春期的他們內(nèi)心動蕩不安且沖動性很強,,沒有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也可能做出非常沖動的舉動。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朱松說,,他特別注意到了覃瑤在平常表現(xiàn)得很能承受壓力,、很開朗,但卻出乎所有人意料選擇了自殺這一巨大的反差,。
“她的父母也許沒能真正進入她的內(nèi)心深處”,,朱松說,他在多個臨床案例中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很在乎別人尤其是父母怎么看待自己,,他們內(nèi)心敏感,會察言觀色,,希望能得到好的評價,,平時表現(xiàn)得很陽光,甚至取得好的學習成績目的也是為了得到父母的表揚,。
“但是,,孩子的表現(xiàn)與內(nèi)心卻很不相符,他們明明有壓力,,卻表現(xiàn)得似乎很輕松,,明明有心理問題,,卻顯得很陽光很開朗,就在于維持他們在父母眼中的形象”,,徐松說,,對于可能損害自己在父母心目中評價的行為,他們會表現(xiàn)得非常排斥,,甚至覺得不能接受,。
他認為,青春期的孩子具有敏感,、反應劇烈,、容易受傷害的特點,對孩子過于嚴格,、過于期待,、過于照顧、過于干涉都有可能導致出現(xiàn)問題,,“但這些問題也有可能出現(xiàn)隱蔽性,,父母應該學會判斷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身心健康?!?
本文來自家庭醫(yī)生在線論壇,,由網(wǎng)友發(fā)布,本站僅引用以提供參考,,不代表本站贊同文章的觀點,。如您認為本文在內(nèi)容和知識產(chǎn)權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020-37617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