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血管醫(yī)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和該所張幼怡教授領導的實驗室對腎上腺素受體的分子藥理學研究取得可喜成果:發(fā)現一種金屬蛋白酶Tolloid能與α1A-AR直接結合并改變其生物學功能,。他們的研究論文《哺乳動物Tolloid改變α1A-AR的細胞定位、內陷及其信號》發(fā)表于今年7月出版的國際藥理學權威學術刊物《分子藥理學》上,。
據張幼怡教授介紹,交感兒茶酚胺系統(tǒng)通過腎上腺素受體(AR)對心血管生活動進行精細,、準確的調節(jié),。AR是一類膜表面糖蛋白,屬G蛋白偶聯受體超家族,,可分為α1,、α2、β三型,,每一型至少又可分為三種亞型,。它們的內源性激動劑為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分別由交感神經末梢及腎上腺髓質釋放,。各亞型受體在心血管系統(tǒng)具有廣泛的分布,,這些受體或與其相連的胞內效應器的改變可以導致某些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如高血壓,、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其中,,α1-AR各亞型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
該實驗室近20年來一直致力于研究多種亞型腎上腺素受體在心血管共存的生理與病理意義,。在國家科技部“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下,最近,,他們采用酵母雙雜交的方法,,發(fā)現金屬蛋白酶Tolloid的CUB5區(qū)域能與α1A-AR結合,并確定了兩者結合的區(qū)域,。隨后,,他們通過多種實驗方法證實了在人胚腎細胞中Tolloid蛋白質與α1A-AR的直接結合。Tolloid蛋白質在細胞中的表達可以改變α1A-AR在細胞內的分布狀況,,使得受體在細胞膜上分布減少,,激動劑介導的受體內陷也因而延遲,而受體引起的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升高加速,。
關于金屬蛋白酶Tolloid的生物學性質和功能目前報道得很少,,他們的研究首次報告了Tolloid在分泌出細胞之前的生物功能,,為揭示腎上腺素受體的調控機制、豐富受體理論做出了積極貢獻,,并對揭示某些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與腎上腺素受體的內在關系和尋找新的受體藥物靶點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