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背法可補養(yǎng)肺氣
冬季易患許多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反復感冒等,,這往往與秋季肺陰受損有關。因此,,秋季最應注意養(yǎng)肺,。這里介紹幾種簡便易行、有助于補養(yǎng)肺氣的方法,。
1.捶背:端坐,,腰背自然直立,雙目微閉,,放松,,兩手握成空拳,捶脊背中央及兩側,,各捶30次,。捶背時,,要從下向上,再從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兩側。這種方法可以暢胸中之氣,,通脊背經脈,,同時有健肺養(yǎng)肺之功效。
2.摩喉:上身端直,,仰頭,,頸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至胸部,。按摩時,,拇指與其他四指分開,虎口對住咽喉部,,向下按搓,,可適當用力。這種方法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3.浴鼻: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后,用拇指外側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可增強鼻的耐寒能力,有助增肺氣,,亦可治傷風,、鼻塞不通。如果用冷水浴鼻則效果更好,。將鼻浸在冷水中,,閉氣不息,少頃,,抬頭換氣后,,再浸入水中,如此反復3至5遍,。亦可用毛巾浸冷水敷于鼻上,。
用手揉臉可防感冒
立秋后,又進入了傷風感冒的高發(fā)季節(jié),。特別是當工作環(huán)境通風不好時,,感冒更容易在辦公室之間迅速傳播。在感冒流行時可用陳醋熏蒸居室,,經常使用冷水洗臉洗鼻,,也有助于感冒預防,。一些簡單的自我保健小方法也能預防感冒:
1.擦迎香: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覺前,用雙手大魚際(拇指掌側肌肉豐厚處)在鼻翼兩旁的迎香穴處反復擦動200次,。
2.浴面:取坐位或仰臥位,,用掌根在面部上下擦動100次。
3.摩百會:取坐位,,用掌心蓋在頭頂中央的百會穴上,,慢慢摩動2分鐘左右。
4.擦涌泉:取坐位,,用小魚際(小指掌側肌肉豐厚處)在腳心的涌泉穴摩擦1分鐘,。
按摩氣管兩側防哮喘
立秋后空氣開始變得干燥,過敏源較多,,極易侵犯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常引發(fā)哮喘,。由于有哮喘病史的人對大氣的溫度,、濕度等變化極為敏感,而且適應能力弱,,極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fā)支氣管哮喘,。有哮喘病史的應盡量查出可能引起哮喘的致敏原因,避免與致敏物質接觸,。其次,,要隨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添衣服,、被褥,,調好空調的溫度,防止受涼,。還要注意加強營養(yǎng),,重視鍛煉身體。自我保健方法如下
四指并攏與拇指相對應放置于頸部氣管兩側,,進行有節(jié)律性提捏,,用力要輕而緩,由上而下,,自廉泉穴到天突穴,,反復進行,1-2分鐘,。
掌推胸部可護心臟
立秋后,,天氣變涼,由于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血液供應,,誘發(fā)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堅持服藥,,堅持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積極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誘發(fā)或加重心血管疾病,。防止進食過飽,,晚餐以八分為宜;日間多喝淡茶,,對心臟有保護作用,。以下按摩方法對心臟有保健作用:
1.揉內、外關:拇指,、食指相對拿捏內外關穴,,當有酸脹感時,再持續(xù)半分鐘,。
2.掌推胸部:用雙手掌自胸部向上推動,。經肩前方至上肢內側,反復3-5次,。動作宜輕柔緩慢,,并有一定的滲透力。
順時針按肚子防胃病
立秋后,,受到冷空氣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腸可能會發(fā)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也隨之降低,。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不注意飲食和生活規(guī)律,就會引發(fā)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癥,,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嚴重者還會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發(fā)癥。
1.按壓:雙手呈插腰狀,,兩手大拇指貼于背后(或其余四指貼到背后),,用掌根在背腰部八穴(位于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共八穴)做按壓法數次,,直到發(fā)熱為止,,每日2-3次。
2.摩腹:坐位,,飯后一小時,,用雙手掌在腹部臍周圍沿順時針方向推摩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