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讀者向本報舉報稱,位于昌平區(qū)天通苑的一家“超市發(fā)”內,,熟食區(qū)的過期食品被員工更換包裝后再次售賣,。經記者實地走訪和知情人提供的視頻證實,確實有該現(xiàn)象存在,,在被更換的食品中,,包括“天福號”醬鴨等熟食。對此,,超市方和天福號廠家均表示不知情,。
□舉報
開門前更換包裝
讀者劉濤(化名)稱,該超市為超市發(fā)天通苑西區(qū)店,,位于昌平區(qū)天通苑社區(qū),,天通尾貨市場西側。他曾經在該超市工作過,,所以對超市員工更換熟食包裝一事很清楚,。
“每天7點左右,熟食區(qū)的員工上班就開始拆過期食品的包裝,?!眲Q,每天超市是9點左右開門營業(yè),,所以這些操作都要在超市開門前完成,。這些被更換包裝的熟食均為盒裝品,保鮮膜外貼有一個標簽,,上面是保質期,。標簽上的保質期明確標明,保質期為一天,。那些廠家直接封裝好的真空包裝食品沒有問題,,保質期也較長,“這家超市里,,只要是塑料底盒和保鮮膜包裝的,,都被換過,。”
劉濤稱,,每天晚上8點左右的時候,,超市熟食區(qū)的食品基本上就賣不動了,大量剩余的過期食品,,就被熟食區(qū)的員工收起,,等到第二天重新更換包裝。
□過程
拆除包裝先聞味
隨后,,劉濤向京華時報記者提供了兩份視頻資料,,均為其拍攝該超市員工偷偷更換包裝的過程。
視頻中,,一名身著綠色工作服的女員工蹲在熟食區(qū)工作間的地上,,將地上一盒盒的熟食拆去保鮮膜包裝后,放在一邊,。其間,,一個包裝盒的保鮮膜剛剛撕去,由于里面碼放的雞腿肉過盛,,掉在了地上,,該女員工便立即將雞肉撿起,重新碼放在盒中,。該女員工撕去保鮮膜的動作極為熟練,,每撕去一盒包裝的保鮮膜,她都要將盒子拿到鼻子前聞一聞,,確保沒有異味,,才會放在一邊。在視頻48秒部分,,該女員工正拆到一盒醬牛肉時,,突然偷偷向熟食間外望去,發(fā)現(xiàn)沒人后,,迅速拿出兩塊肉塞進嘴里,。在整個更換包裝的過程中,該女員工并未戴手套,,一直赤手操作,。
幾分鐘后,該女員工將地面上的熟食盒全部摞在一起,,搬向后廚,,用封裝機重新包起保鮮膜,然后更換上當天的生產日期標簽,。
□核證
做記號熟食再現(xiàn)
10月24日晚8點,,記者前往超市發(fā)超市天通苑西區(qū)店,,走進門口,就是劉濤所提到的熟食區(qū),。熟食區(qū)外,,有一個長10米左右的冷藏柜,里面放著各種熟食制品,,所屬廠家和品牌都不一樣,,有的是真空包裝,也有前文所提到的保鮮膜包裝,。記者看到,,真空包裝的保質期較長,,是由廠家直接封裝的,,但保鮮膜包裝的熟食上,只有一個小標簽,,上面標明:包裝日期為10月24日,,保質期也為10月24日。
隨后,,記者隨機拾取了5盒不同品種和不同品牌的熟食,,分別用黑色馬克筆在盒底做了個記號,每個盒底都點了一個較大的黑點,。在超市臨近關門時,,記者又將5盒熟食放回了冷藏柜。
10月25日上午10點,,記者再次前往該超市,,直接來到熟食區(qū)的冷藏柜旁,尋找是否存在昨晚做過標記的熟食盒,。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記者便找到了昨晚標記過的一盒熟食,標簽名為“天福號醬鴨”,,包裝日期和保質期均已改為了10月25日,。記者發(fā)現(xiàn),該熟食區(qū)右側的上方,有一塊“天福號”的牌匾,。
□回應
女工稱賣不完返廠
事后,,記者詢問熟食區(qū)的女員工,每天這么多的熟食,,如果賣不完怎么辦。該女員工稱,,這些熟食都是從廠家進的貨,,如果賣不完,,就會重新返廠,交由廠家處理,?!懊刻靵淼亩际钦械男仑洠绻u不完,,連底盒一同退回去,。”
當被問及“天福號”食品是否從正規(guī)廠家進貨,,該女員工指著冷藏柜邊上的一個牌子說,,“放心,肯定假不了,?!庇浾哂^察到,牌子上面寫有:“商品名稱為天福號熟食系列,,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為當天,,保存條件為低溫保存,供應商名稱為北京天福號食品有限公司,,供應商地址為順義區(qū)空港工業(yè)區(qū),。”
前天下午,,超市發(fā)天通苑西區(qū)店市場部的工作人員稱,,更換過期食品的包裝是超市禁止的,但拒絕接受記者進一步的采訪,。關于“天福號”食品包裝被換一事企業(yè)是否知情,,北京天福號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稱,并不知道此事,,也未對賣不完食品是否返廠等問題進行回應,。
□專家說法
返廠過程難以監(jiān)管
國際食品包裝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按照要求,,這些過期的,、賣不掉的熟食應該進行返廠,但目前返廠過程無法在質監(jiān)部門監(jiān)管之下,,要依靠企業(yè)自身的道德準則,。而現(xiàn)在有很多經銷商覺得這些食品不存在問題,繼續(xù)換標簽出售,,這種行為傷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一旦食品本身出現(xiàn)問題,還會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
“這種經銷商換包裝的行為,,不排除企業(yè)與經銷商達成默契的可能性,。”董先生稱,,現(xiàn)在超市中很多攤點都被小的經銷商承包,,為了減少麻煩,他們會偷偷自行更換包裝,。如果天天都有賣不掉,、召回的現(xiàn)象,供應商(企業(yè))就會不愿意給其供貨,,只有保證足夠的銷量,,才能確保不“丟單”。當然,,供應商也會拿召回量來考核經銷商,,雖然制度上允許退貨,但是如果退貨量過多,,那就說明銷售不穩(wěn)定,。
董先生呼吁相關部門加大流通環(huán)節(jié)的督查,,比如標簽有沒有更換,、食品有沒有過期等等。除此之外,,食品企業(yè)也要有自己的品牌意識,,從自身來講加大對下級經銷商的監(jiān)督,不能光靠政府的監(jiān)督,。
京華時報記者孟凡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