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一項納入643名受試者的隨機試驗結果證實了雌激素能延緩相對年輕的絕經后女性動脈粥樣硬化疾病進展的“時機假說”。
南加州大學動脈粥樣硬化研究部主任,、醫(yī)學教授Hodis醫(yī)生在美國心臟協(xié)會科學會議上報告,,該項在約10年前為驗證時機假說所設計的試驗結果顯示,女性在絕經后6年內接受17β-雌二醇單藥(聯(lián)合外用孕激素)全身治療與安慰劑相比能減緩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進展,,但在絕經后10年及以上再接受同樣的治療與安慰劑一樣沒有療效,。
Howard Hodis醫(yī)生
新的研究結果“支持時機假說,即女性在絕經后6年內開始激素治療能顯著延緩亞臨床頸動脈粥樣硬化,,而在絕經后10年及以上再開始激素治療結果與安慰劑無差異,,” Hodis醫(yī)生說。該項發(fā)現(xiàn)“與大多數文獻的結果一致”,,既往研究均認為女性年輕時或進入絕經期不久就開始接受激素治療能夠得到凈獲益,,他補充說。
雌二醇早期和晚期干預對比試驗(Early Versus Late Intervention Trial With Estradiol,,ELITE)納入南加州大學643絕經后女性,,Hodis醫(yī)生及其同事將所有受試者隨機分為雌二醇治療組(口服1 mg微粉化17β-雌二醇)和安慰劑組,且每組再分成2個亞組:絕經后6年內組和絕經后10年及以上組,。前者平均年齡約55歲,,平均在絕經后4年內;后者平均年齡64歲,,平均在絕經后14年左右,。雌二醇治療組中子宮完整的女性同時在每個周期后的第12天接受微粉化黃體酮凝膠治療,安慰劑組相同情況的女性也在周期后第12天接受安慰劑凝膠治療,。該研究的主要終點是頸總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的變化率,,每6個月測量一次。研究中所有受試者遵守分配方案率≥98%,。
在6年的隨訪中,,絕經后10年及以上女性中激素治療和安慰劑治療的頸動脈IMT增加率無顯著差異。與此相反,,絕經后6年內女性接受激素治療的患者其頸動脈IMT變化率與接受安慰劑的女性相比有顯著差異,,激素治療組女性6年后頸動脈IMT的平均增幅比安慰劑組少約40%。且年老和年輕女性之間的IMT變化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Hodis醫(yī)生報告,。
Hodis醫(yī)生聲明無任何利益沖突。
專家觀點
ELITE研究與WHI研究結果一致
ELITE的研究結果與我們在婦女健康倡議(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項目的發(fā)現(xiàn)是一致的,。我和來自WHI的同事曾在去年報告,在入組年齡50~59歲,、接受結合雌激素單藥治療的女性與安慰劑治療相比,,在總死亡率以及死亡復合非致命事件(冠心病、卒中及其他5項不良轉歸)都呈現(xiàn)凈減少(JAMA 2013;310:1358-68),。60~69歲年齡段,,雌激素單藥治療組與安慰劑組的事件數幾乎相同, 70~79歲年齡段,,治療組的比安慰劑組有更多的死亡率和復合事件,。年齡組間的差異顯著,,但在雌激素聯(lián)合甲羥孕酮全身治療的女性中未觀察到顯著差異。
很明顯,,年齡以及絕經后開始治療時間在WHI項目雌激素單藥治療組發(fā)揮了一定作用,。
Whitney McKnight/Frontline Medical News
JoAnn E. Manson醫(yī)生
這些發(fā)現(xiàn)促使我和我的同事們?yōu)楣芾斫^經期癥狀并判斷絕經后女性是否應該接受激素治療制定了相應的算法并開發(fā)了移動應用程序(Menopause 2014; 22:1-7)。我們不認為激素治療適合所有狀況,,但其更適合作為中至重度潮熱,、盜汗或兩者都有的絕經后女性治療選擇之一。在這些女性中,,我們認為對絕經后10年以內且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事件風險≤5%(美國心臟協(xié)會和美國心臟病學會制定的2013風險計算器)的女性來說激素治療是一種合理的選擇,;如果風險在6%~10%之間,我們也建議激素治療作為治療選擇之一,,但僅限于透皮制劑,。對于絕經期后10年及以上且心血管事件10年風險>10%的女性,我們則不建議使用激素治療,。
JoAnn E. Manson醫(yī)生是波士頓哈佛大學和布萊根婦女醫(yī)院預防醫(yī)學部主任及醫(yī)學教授,。她聲明無任何利益沖突。她在美國心臟協(xié)會科學會議上發(fā)表了該評論,。Manson醫(yī)生曾擔任WHI項目初始首席研究員,。
愛思唯爾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