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臨床資料
1.1 診斷標準①患者主要表現(xiàn)坐骨神經(jīng)干性癥狀,,開始時為臀后疼痛,、酸痛。疼痛漸可放射至大腿后 側,、小腿后外側為典型癥狀,;②拇指觸診臀部坐骨神經(jīng)出口部體表投影處有明顯壓痛,壓之可向下肢后放 射,,但腰部一般無壓痛點及陽性體征,;③直腿抬高試驗、屈頸試驗,、下肢內旋試驗陽性,;④結合相關檢查 應排除脊柱病、腫瘤、婦科盆腔疾病等,。
1.2 -般資料觀察病例為201 0年1 0月—2013年 10月本醫(yī)院33例坐骨神經(jīng)盆腔出口狹窄綜合征患 者,。排除腰椎病或其它疾病引起的腰臀痛。男21例,,女1 2例,;年齡28 - 59歲;病程7天—1年:伴干性坐骨神經(jīng)痛者1 5例,。
2.治療方法
讓患者側臥,患側在上,,于臀部坐骨神經(jīng)出口部體表投影處觸按,,彈撥,找到受損的軟組織,,體會其 深淺,、大小等。這時患者可感覺明顯酸脹或放射到下 肢,;若痛點(放射點)深,、定點佳,取3寸長針(規(guī)格: 0.35 mm×75 mm)3枚,,在觸及最痛點直刺1針,,深約2.8寸,后左右或上下旁開1寸各輔1針,,深 2.5寸,,針尖朝向主針,捻轉得氣后留針,。若痛點明 顯,、面積大,可予五針齊刺,,主針長針應減細(規(guī)格: 0.30 mm×75 mm),,后左右和上下旁開1寸各輔1針,針尖朝向主針,,捻轉得氣后留針,。若臀部肌肉厚實、梨狀肌僵硬者,,采用消毒過的火針,,可將艾條切成2 cm左右長艾炷為1壯,套于針柄上,,點燃,,讓其燃盡,反復3~5壯,以針尖溫度400C為妙,,待針 溫減退后出針,,完成治療。注意事項:皮膚與艾炷之間不能太近,,同時應在皮膚與艾炷間放置薄紙片,,防 止燒燙傷皮膚。每天1次,,治疔5次為1療程,,休息2天進行第2療程,2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痊愈:癥狀完全消失,,體征陰性,行走自如,,恢復正常工作,。顯效:癥狀基本消失,臀部無明顯疼痛,,體征轉陰,,能恢復工作者。好轉:癥 狀部分消失或減輕,,仍有陽性體征,,但較治療前有明 顯改善者,并在后期結合手法推拿,、封閉治療可痊 愈,。無效:經(jīng)治療癥狀及體征無變化者。
3.2治療結果痊愈1 8例,,顯效8例,,好轉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9%,。 4病案舉例李某,55歲,,因臀痛伴右下肢后側放射痛3周 到診,,有跌倒外傷史,現(xiàn)臀部針刺樣疼痛并向右下肢 放射痛,,曾多次到外院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針灸、推拿,、電療,、封閉治療效果均不佳,,到診時查:腰部疼痛,臀后肌群中點深壓痛,、酸痛,,疼痛可放射 至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約 500,下右肢內旋試驗陽性,,診斷:坐骨神經(jīng)盆腔出口狹窄綜合征,,予上述齊刺加溫針治療1療程,放射痛明顯減輕,,治療2療程而愈,。2月隨訪未復發(fā)。
4.討論
坐骨神經(jīng)出口是由骨盆后壁的多層肌肉,、韌帶以及血管和疏松的結締組織形成一骨纖維管,其周圍解 剖關系復雜,,易因臀部外傷,、慢性勞損、寒冷,、潮濕 環(huán)境以及不正確手法推拿等刺激引超,,造成深層組織發(fā)炎、水腫,、充血,,最后致纖維粘連、瘢痕形成,、肌肉變性等,,增加了局部組織內壓;縮小了盆腔出處有效空隙,,致嵌壓其間的坐骨神經(jīng),,發(fā)為此病【1]。結合 病因,,本治法利用針灸,、溫灸方法雙重作用刺激壓痛點(神經(jīng)壓迫點),利用溫度作用于神經(jīng)節(jié),、神經(jīng)干及 周圍組織等部位,,使其蛋白質凝固變性,以阻斷神經(jīng) 沖動的傳導或解除壓迫,,故可治本,,這與椎間盤射頻 熱凝靶點消融術的原理是一樣的。 本病屬中醫(yī)學痹證范疇,多數(shù)是由于勞累閃挫,、 臀部扭傷或風寒濕邪侵襲人體,,結為痰瘀,痰瘀阻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氣血痹阻,,不通則痛。發(fā)為本病,,因 此,,臨床治療上遵循這一病機,采用局部針刺方法,,直達病處,,通其經(jīng)絡,調其氣血的作用,,故可治療疾 病,。 齊剌,是十二刺之一,。 《靈樞·官針》說: “齊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氣小深者,。或日三刺,,三刺者,,治痹氣小深者也?!饼R刺針感強,,局部 刺激量大,主治范圍小而部位深的疼痛,。若本病灶于深部,,范圍小,可用齊刺刺之,,應用溫針,,可散寒化 瘀。揚刺,,也是十二刺之一,, 《靈樞·官針》說: “揚刺者,正內(納)一,,傍內(納)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2】本法適宜治療寒氣淺而面積較大的痹證,。故應用本法加溫針可導塞邪外出,,方可治愈。 兩刺法結合艾炷套于針尾燃燒溫灸,,使艾之火力借針體直接作用病變部位,,促進局部氣血流暢,邪散瘀行,,達到經(jīng)脈通而不痛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