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英國《每日郵報》12日報道,一名美國男子2012年被診斷患有白血病,,但是在接受一項創(chuàng)新性療法后現(xiàn)已慢慢恢復,。這一療法竟包括為其注射艾滋病毒。美國猶他州的30歲男子馬歇爾·詹森曾患白血病,,最近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醫(yī)學院(Penn Medicine)接受了一種實驗性療法,,即通過改良,、失去功能的艾滋病毒為患者植入白血球。這名男子目前對該療法反應良好,,多年來體內(nèi)癌細胞首次被完全清除,。
這已不是新鮮事,據(jù)俄羅斯RT電視臺報道,,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費城兒童醫(yī)院的醫(yī)生利用經(jīng)過改良,、失去功能的艾滋病病毒,連接起一名患白血病7歲女童的免疫系統(tǒng),,成功地殺死了她體內(nèi)的癌細胞,,使她的病情得到控制,如今她已重返學校,。這一突破性進展有望取代骨髓移植來治療白血病,。
到底是以毒攻毒還是安全可靠?
首先,,這種艾滋病病毒是安全的,,使用重組改造過的HIV作為基因載體對哺乳動物細胞進行基因改造,是分子生物學的常用手段,。事實上不僅是艾滋病毒HIV,,幾個同屬于逆轉(zhuǎn)錄病毒科、慢病毒科的其他病毒(比如鼠莫洛尼白血病毒MMV)也同樣可以做到同樣的工作,。因為它們可以把特定的外源基因引入哺乳動物細胞,,并使其隨著細胞分裂一直遺傳下來。
這種方法不是利用艾滋病毒的“毒性”來“以毒攻毒”,,而是利用T細胞對特異性識別的細胞的殺傷反應,這是每個人身體中都存在的,、用于抵抗細菌和病毒入侵的普遍性免疫學反應,。這里用HIV對T細胞進行改造,只是把T細胞這門大炮的炮口對準了自己的癌變的B細胞而已,,因為正常情況下自身T細胞是不會攻擊自體其他細胞的,。
治療有局限性
現(xiàn)在這個策略只能治療B細胞白血病,而不能治療粒細胞白血病,、T細胞白血病等其他類型的血液癌癥,,所以籠統(tǒng)的說治愈白血病是不嚴格的。治療后兩種白血病的困難之處在于,,B細胞表面的一種蛋白(即這里用到的B細胞表面抗原)是僅表達在B細胞而不表達于其他細胞上的,,所以容易作為靶標;T細胞雖然也有類似的特殊蛋白,,但是不能簡單套用此法用T細胞殺死其他T細胞,;而粒細胞等缺乏這種特殊的蛋白,所以靶標的選擇是一個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