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生理指南明確指出,,對于存在左束支傳導阻滯、竇性心律或心衰分級在Ⅱ級以上的心衰患者,,若射血分數(shù)≤30%,,推薦心臟再同步治療(CRT)。后續(xù)的指南同樣推薦在心?;蛐募〔』颊咧?,射血分數(shù)≤35% 是 CRT 治療的良好指征。有充分證據(jù)顯示 CRT 可以改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shù),。
但是,,指南“忽略”了一個問題:隨著治療的進行,射血分數(shù)逐漸恢復正常,,那么 CRT,,或者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ICD)是否還有治療收益。換言之,,指南并沒有清晰的告訴我們,,如何根據(jù)患者射血分數(shù)情況改變或停止此類治療。
因此,,Martin H. Ruwald 博士研究團隊開展了 MADIT-CRT 試驗,,并提出了兩個更為具體的研究問題:
1. 臨床上能否有效鑒別出哪些射血分數(shù)正常的患者室顫風險,,從而確定 CRT 治療是否有必要繼續(xù)。
2. 如果射血分數(shù)正?;虼握5幕颊邿o室顫或不適合 ICD 治療標準,,臨床醫(yī)生能否在其更換電池時結束此類治療,。
二,、LVEF>50% 患者或不能從 ICD 治療獲益研究入組了 752 例心臟再同步化治療起搏器(CRT-D)植入術后患者,根據(jù)其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情況,,將患者分為 LVEF≤35%,、LVEF36%-50% 及 LVEF>50%,其中 LVEF≤35% 為對照組,。關注的終點事件包括室性心動過速(VTA),、ICD 電擊、不適宜 ICD 治療,、心衰及死亡等事件,。
研究結果顯示總共有 7.3% 的患者 LVEF>50%,LVEF36%~50% 及 LVEF>50% 兩組的 VTA 風險顯著降低,。心衰及死亡率與 LVEF 存在顯著負相關性,。在不適宜 ICD 治療方面,研究顯示,,與 LVEF36%~50% 組相比,,ICD 治療并不能進一步降低 LVEF>50% 組的終點事件風險率。
更為重要的是,,研究者發(fā)現(xiàn)有 6 項因素與 LVEF 正?;嚓P,分別為女性,、無心梗史,、左束傳導阻滯、基線 LVEF>30%,、左室收縮末期容積≤170ml,、左房容積指數(shù)≤45ml/m2。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在 42 例 6 項因素皆達標的患者中,,無一人罹患 VTA。
三,、LVEF 水平或可成為終止 CRT 治療標準研究者指出,,MADIT-CRT 試驗證實了接受 CRT 治療后 LVEF 正常化的患者 VTA 風險非常低,,這種預后作用長達 2.2 年,。該結論提示我們 LVEF 水平或可成為終止 CRT 治療的標準,。
另一方面,患者 LVEF 正常后的不適宜 ICD 治療亦存在一定的風險,。對于此類患者,,研究者認為,如果患者沒有 VTA 事件發(fā)生,,或可在其更換 ICD 電池時,,將心臟再同步化治療起搏器治療降級為具有起搏功能的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即 CRT-D 轉為 CRT-P,。
總之,,該研究為如何中止 ICD 治療,放置不適宜治療風險提供了思路,,其切入點為患者左室射血分數(shù),。該研究為指南提供了參考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