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淋巴結是否需要清掃一直都是有爭議的,,尤其關于是否僅清掃最具放射活性(最熱)的淋巴結,還是大于 10% 放射活性的熱性淋巴結均需清掃的爭論。
該研究旨在明確非最熱前哨淋巴結中黑色素瘤的臨床意義,,以及前哨淋巴結狀態(tài)和原發(fā)腫瘤性質對疾病進展的影響,。
研究回顧性納入了 2004 年 1 月 5 日至 2008 年 6 月 30 日在馬薩諸塞州總醫(yī)院行前哨淋巴結切除的皮膚黑色素瘤患者,平均隨訪 59 個月,。最后一個隨訪年份是 2012 年,。手術協(xié)議擬定切除大于 10% 放射活性的熱性淋巴結,。淋巴結切除之后,,使用锝 -99m 計數(shù)前哨淋巴結,,記錄伴或不伴轉移,、原發(fā)腫瘤性質,、疾病進展情況和黑色素瘤特異性生存率,。
研究結果顯示,,475 例患者共統(tǒng)計分析了 1575 枚前哨淋巴結,。91 例患者(19%)前哨淋巴結陽性,。其中,72 例(79%)最熱前哨淋巴結轉移,。19 例非最熱前哨淋巴結轉移,,放射活性在 26%-97% 之間。無論最熱前哨淋巴結是否陽性,,43% 前哨淋巴結轉移患者存在病情進展,。
在前哨淋巴結陰性患者中,11% 轉移超越了前哨淋巴結基底部,,3.4% 發(fā)生在基底部,。原發(fā)腫瘤誘變與死亡率相關,。僅清掃最熱前哨淋巴結導致 4%(19/475)患者和 21%(19/91)前哨淋巴結陽性患者出現(xiàn)假陰性,。存在 1 枚以上前哨淋巴結陽性的患者 8 年生存率小于 55%,。每平方毫米超過 1 個有絲分裂中的原發(fā)皮膚黑素瘤的存在與生存率降低相關聯(lián),。
綜上所述,,微小黑色素瘤轉移與疾病進展和死亡率相關,,無論是否存在最熱前哨淋巴結,。這項觀察強調了清掃次熱結節(jié)的重要性,解決了外科手術治療黑色素瘤的實踐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