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以胸悶作為主訴的患者不少,醫(yī)生有時無從下手,,也有不少病人被長期誤診為「冠心病」,。今天,筆者就分享 4 個誤診案例,談談如何化解「胸悶」難題,。
案例 1: 被誤診的「哮喘」
1. 案例速遞
章阿姨,,57 歲,反復胸悶 2 年,, 2 年來她反復胸悶,。就診過多個醫(yī)院,查動態(tài)心電圖顯示頻發(fā)室性早搏,,因此給予診斷「冠心病」,,予以美托洛爾、阿司匹林,、曲美他嗪等藥物,,癥狀改善不明顯。
筆者翻閱患者化驗單,,看到在 2012 年和 2013 年兩次血常規(guī)單上的嗜酸細胞比例分別是 10.1% 和 8.3%,,胸部 CT 正常。于是筆者向患者詢問胸悶的具體感受,,患者描述如下:「有東西壓在胸口,,大約持續(xù)半小時會慢慢好起來,發(fā)作時頭部冒汗」,。
患者癥狀的持續(xù)時間不是心絞痛的典型癥狀,,筆者認為冠心病依據不足。于是換了另外一種方式問患者:有沒有活動后氣急,,比如走樓梯后,?患者說走 3~4 層樓需要休息。
筆者讓章阿姨做了一個肺功能,,結果為中重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最后診斷:支氣管哮喘,。
2. 案例分析
以胸悶為主要或者唯一癥狀的哮喘在臨床工作中極易誤診,,其診斷標準為:
(1)胸悶為臨床唯一/主要癥狀,無喘息,、氣急,、慢性咳嗽等典型哮喘癥狀;
(2)發(fā)作時在雙肺聽診未能聞及哮鳴音,;
(3)應至少具備以下 1 項試驗陽性:(a) 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陽性或運動激發(fā)試驗陽性,; (b) 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 FEV1 增加 ≥ 12%,且 FEV1 增加絕對值 ≥ 200 ml,; (c) 呼氣流量峰值(PEF)日內(或 2 周)變異率 ≥ 20 %,;
(4)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胸悶,。
案例 2: 被誤診的「COPD」
1. 案例速遞
王大爺,78 歲,,活動后胸悶近十年,,曾在某三甲醫(yī)院診斷過「冠心病」,行冠脈造影顯示冠狀動可能狹窄程度沒達到標準,,因此并未行 PCI 和支架植入術,。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波立維以及美托洛爾,,癥狀無明顯改善,。近期感覺胸悶加重,于某醫(yī)院就診,,診斷依舊是冠心病和缺血性心肌病,,予擴冠活血治療,癥狀無改善,。
筆者會診時見到患者,,詢問了患者是否有活動耐力下降的狀況,了解到五年前走個 3 層樓就要休息,,現(xiàn)在走半層樓就要休息,。
后來筆者給患者做了一個肺功能檢測,結果是重度通氣功能障礙,,支氣管舒張試驗陰性,。最終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給予噻托溴銨干粉劑吸入治療后,,癥狀明顯緩解,。
2. 案例分析
COPD 患者有 1/3 沒有典型的病情發(fā)展過程,,如慢性咳嗽、咳痰病史,、長期吸煙史,。不少病人是以胸悶以及活動耐量下降為表現(xiàn)的。但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醫(yī)生的問診往往忽略了活動耐量下降,,缺失肺功能檢查,因此常常將「胸悶」誤診為心臟疾病,。
另外,,胸悶是如何產生的呢?以 COPD 為例,,王大爺的胸悶其實應該是呼吸困難的一種特殊表述,。
人體器官要活動是要攝入 O2排出 CO2,。COPD 存在小氣道結構的損害和肺順應性下降,在呼氣過程中出現(xiàn)氣道陷閉,,導致肺泡里面的氣體無法有效排出,,潴留在肺泡里。對于 COPD 患者而言,,O2?不能通過陷閉的小氣道進入肺泡進行氣體交換,,所以全身臟器都會缺氧,包括對?O2需求量大的心臟組織,。
因此,,胸悶的表現(xiàn)是由于呼氣困難和心肌缺血共同所致,呼氣不暢則是主要原因,。
案例 3: 被誤診的「胃食管返流性疾病」患者
1. 案例速遞
田小姐,,訴胸悶 2 個月,心電圖,、心超,、胸片及肺功能檢查均正常。曾服用單硝酸異山梨酯,、美托洛爾等藥,,某三甲醫(yī)院診斷其為不典型哮喘,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無好轉,。
筆者了解到,田小姐胸悶發(fā)生無規(guī)律,,夜間睡眠時基本沒有,,也無活動耐力下降,其胸悶似乎定位在胸骨中段,,時常噯氣,。筆者考慮存在胃食管返流性疾病。進一步了解發(fā)現(xiàn),,田小姐丈夫有胃潰瘍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建議田小姐做了呼氣試驗陽性后,于是診斷胃食管返流,,給予三聯(lián)抗幽門螺桿菌及胃動力藥物聯(lián)合治療后,,患者癥狀明顯改善。
2. 案例速遞
在胸悶的問診時,,醫(yī)生容易只盯著心肺,,忽略了胸腔的另一個器官——食管。不少胃食管返流的患者并沒有典型的胸骨燒灼感,,也沒有返酸噯氣,,因此常常被遺漏,。目前,很多醫(yī)院都沒有開展食道內 24 小時酸度監(jiān)測,,診斷有一定難度,,可以考慮診斷性治療來間接判斷。
案例 4: 被誤診的「縱膈腫塊」
高大媽,,74 歲,,胸悶 1 個月,伴有呼吸不暢,,夜間不能平臥,。既往高血壓 20 余年。門診醫(yī)生考慮是「高血壓性心臟病,,心功能不全」給予「速尿,、安體舒通、單硝酸異山梨酯」治療效果不佳,,行肺功能檢查發(fā)現(xiàn)胸內固定性氣道阻塞圖形改變,,于是行肺 CT 檢查發(fā)現(xiàn)上縱膈氣管前方有一腫塊壓迫氣管。
考慮胸部甲狀腺腫,,行核素顯像示頸部雙葉甲狀腺淡顯影,,邊界不清,甲狀腺攝锝率明顯降低,,胸骨后未見異常濃聚,,30 分鐘攝锝率為 0(正常 0.24%-3.34%)。行手術治療切除這一巨大腫塊(長 20 cm, 橫徑 13 cm)后,,癥狀行到明顯緩解,。
縱膈腫塊也是引起胸悶的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是因為縱膈腫塊壓迫氣管以及胸骨導致胸部壓迫感,,當腫塊不大時常規(guī)胸片可能不容易發(fā)現(xiàn),,最好行胸部 CT。而同樣肺功能檢查有時能發(fā)現(xiàn)異常有助于提示,。
案例 5: 被誤診的「焦慮癥」
胡大媽,,65 歲,,胸悶半年來就診,,肺功能檢查為輕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支氣管舒張試驗陰性,,給予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治療一段時間,,卻未見改善。筆者在進一步了解患者的飲食起居時了解到患者睡眠質量差,,且有一些焦慮的情緒,,于是請心理科醫(yī)生會診后考慮患者有焦慮癥,,給予服用抗焦慮藥物后癥狀好轉。
筆者總結
由于胸悶缺乏特征性,,一直都是臨床醫(yī)生頗為頭痛的對象,。針對胸悶患者,筆者認為在詢問病史以及檢查環(huán)節(jié)需要更好地進行流程設計:
1. 細問病史:有時問患者有沒有氣急時,,患者給予否認的回答,。這時可以轉換問話方式,詢問走樓梯是否氣急,,以此詢問運動性呼吸困難,。
2. 不要輕視化驗結果:章阿姨連續(xù) 3 次血嗜酸細胞增高,絕對存在問題,,而哮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是血嗜酸細胞增高最常見原因,因此要我們對這些異常結果保持警覺,。
3. 對臨床特征不符合冠心病的胸悶人群積極開展肺功能檢查:根據章阿姨的年齡性別以及不典型的胸悶癥狀,,患上冠心病的機率只有 7%,而這樣患者在兩年的看病過程中沒有一位醫(yī)生建議過進行這樣的檢查,,非常令人可惜,。
4. 排除縱膈疾患:對于一些癥狀較重的胸悶患者要盡量行胸部 CT 檢查以排除縱膈疾患,因為縱膈與食道,、心臟大血管在胸部正位片上有重疊,,影像上可能容易遺漏。
5. 警惕精神疾患:胸悶患者首先要考慮器質性疾病,,當然在排除器質性疾患后結合病人的精神和情緒警惕精神疾患,,可請相關科室會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