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導管瓣膜置換設備的發(fā)展為之前只能通過開胸手術或無法治療的患者帶來了福音,,經導管肺動脈瓣置換術(TPVR)便是其中一種。但是由于開展例數有限,,TPVR 尚未成熟,,保證新治療方案最佳實施的首要步驟在于定義醫(yī)療機構和操作人員需求標準。
近期,,美國 SCAI/AATS/ACC/STS 協(xié)會發(fā)布了經導管瓣膜修復和置換醫(yī)療機構和操作人員需求標準之肺動脈瓣置換需求專家共識,。全文發(fā)表在 JACC 上。
醫(yī)療機構需求標準
1. 例數需求
每年應實施 150 例經導管介入治療先天性或結構性心臟病,,其中 100 例應包括但不局限于肺動脈分支或右室流出道支架植入,。另外,兒童醫(yī)療機構每年至少 100 例開胸手術治療先天性心臟病,,成人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手術例數至少為 25 例/年,。
2. 人員需求
醫(yī)療機構需配備心臟團隊(Heart Team),包括介入心臟科醫(yī)生(兒童或成人介入醫(yī)生,,有肺動脈瓣膜置換經驗),、心臟外科醫(yī)生,、非介入心臟科醫(yī)生,、心臟麻醉師和心血管放射科醫(yī)生等等。心臟團隊應在治療肺動脈瓣和右室流出道疾病方面具備一定經驗,,并對每例病例進行討論,,共同決策。
3. 設備需求
(1)經胸和經食道超聲心動儀并配備在先天性心臟病方面經驗豐富的心臟超聲醫(yī)師,;
(2)心臟 CT 和心臟磁共振,;
(3)心血管導管室或提供高分辨率的 X 線熒光透視系統(tǒng);
(4)血流動力學評估,、記錄和檢索設備,;
(5)國家注冊體系,供采集所有 TPVR 患者信息,;
(6)ECMO(體外膜肺氧合)設備,。
操作人員需求標準
1. 操作人員實施過先天性或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手術,。除了在球囊瓣膜成形術方面有經驗外,還需在肺動脈分支和右室流出道支架植入方面有一定經驗,,以便處理復雜病變,。為了最小化壓迫冠脈風險,操作人員應該悉知并在評估相對于右室流出道冠脈位置方面有一定經驗,。
2. 操作人員每年應實施至少 100 例診斷/介入手術,,其中 50 例應為先天性/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該標準高于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需求,,因為 TPVR 難度更大,,可能導致支架栓塞、肺動脈分支破裂,、右室流出道破裂以及壓迫冠脈等嚴重并發(fā)癥,。
3. 操作人員應該參加點對點訓練課程,詳細討論患者選擇,、基線評估,、操作技術、潛在并發(fā)癥及處理和避免并發(fā)癥等問題,。
4. 可以的話患者應實施模擬 TPVR 術
5. 最初 3 例(至少)應在上級監(jiān)督下完成,。監(jiān)督系統(tǒng)在 TPVR 術中很有必要。
點擊關注「心血管時間」微信公眾號,,即可獲得 5 個丁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