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兇險的“血癌”,、不治之癥到臨床上可以治愈,,我國白血病發(fā)病原理和治療學研究的成功正為世界矚目,。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研究所執(zhí)行所長陳賽娟教授向新華社記者介紹:在多年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試驗相結(jié)合的“轉(zhuǎn)換型研究”基礎上,,應用全反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進行誘導分化和凋亡治療,,我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5年無病生存率達94%以上,成為國際上第一種可基本治愈的成人急性髓細胞白血??;更為可喜的是研究人員正將基因靶向治療的思路進一步拓展到其他類型的白血病,有望使更多的白血病患者看到臨床治愈的希望,。
最近,,上海血液研究所對發(fā)病率較高的另一種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停玻庑图毙园籽,。┑难芯咳〉昧酥匾倪M展。研究人員通過大規(guī)模中草藥篩選研究又發(fā)現(xiàn),,二萜類植物提取物冬凌草甲素和毛萼乙素可以明顯誘導M2b型白血病細胞凋亡,,并可特異性地降解融合蛋白質(zhì)AML1-ETO。根據(jù)基因產(chǎn)物靶向治療的思路,,研究人員將冬凌草甲素,、誘導分化劑聯(lián)合應用,,使M2b型急性白血病小鼠的中位生存期顯著延長。
白血病在我國腫瘤死亡率中排位第6位,,在青少年的惡性腫瘤中一直是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占據(jù)第1位的惡性腫瘤,。0-9歲和60歲以上是白血病發(fā)病的兩個高峰。對于白血病細胞惡性增殖,,傳統(tǒng)治療方法是化療,、放療以及手術,但毒性大,、特異性差,,雖然能使大部分患者病情緩解和生存期延長,但是5年無病生存率仍然很低,。骨髓移植可使部分患者達到治愈,,但是價格昂貴,骨髓供者來源有限,。我國學者所開創(chuàng)的誘導惡性細胞分化、凋亡的新途徑,,在白血病治療中嶄露頭角,,得到國際血液界的廣泛采納,成為白血病療效顯著的治療手段之一,。
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在王振義院士指導下從事白血病誘導分化的治療學研究,從臨床上首次向世人證明了腫瘤細胞是可以逆轉(zhuǎn)的,。急性早幼粒白血?。ǎ停承停┦亲顑措U的一種白血病,1992年,,陳竺和陳賽娟克隆了APL變異型染色體易位累受的11號染色體上的基因,,命名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鋅指基因”,實現(xiàn)了我國疾病基因克隆零的突破,,并在國際上首先培育了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變異型染色體易位的轉(zhuǎn)基因小鼠,。之后,上海血液研究所又與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合作闡明了中藥砒霜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機理,,首先提出了針對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細胞基因產(chǎn)物的綜合靶向治療方法,,采用全反式維甲酸、三氧化二砷和化療聯(lián)合治療,,將急性早幼粒白血?。的隉o病生存率從小于80年代初的20%提升到目前的9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