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發(fā)現(xiàn)最古老的微生物化石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34927
當科學家尋找生命的起源時,他們會把目標指向距今38億年到25億年的太古代形成的巖石,。據(jù)6月9日出版的《科學》報道,,一項對遠古“疊層石”的最新研究證實,細菌在34億年前確實已經(jīng)十分繁榮,,并且創(chuàng)造了一塊巨大的暗礁,。
另據(jù)英國《自然》雜志在線報道,這些被稱為“疊層石”的巖石構造是在西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地質學者在該構造是否由活的生物體形成的問題上產(chǎn)生了分歧。由于這些巖石具有波狀斑紋,,許多人斷定這是遠古微生物群的特點,;但也有人爭辯說,這些超過34億年的巖石構造太古老了,,而生命不過是在更早的幾億年前才剛剛出現(xiàn),,因而這些構造不可能是由生命造成的。不過,,科學家最新發(fā)現(xiàn)這些巖石構造中保存了相當多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并且表示,這些被普遍認為是地球上最早期化石的巖石,,為一種叫做“微生物礁”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提供了基礎,,證明了這種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和今天的珊瑚礁相似的復雜性。
對該“疊層石”進行研究的是澳大利亞悉尼麥考瑞大學的Abigail Allwood及她的同事,,他們認為“疊層石”確實是由當時活生生的生物體形成的,。他們在10公里長的沿線對巖石進行了采樣,并發(fā)現(xiàn)了七種不同的構造跡象,,包括波狀,、脊狀以及雞蛋盒狀等,這些說明了一系列不同原始生物體的存在,。Allwood表示,,這些生物體生活在淺的陽光充裕的水域,這些“疊層石”是一條遠古的多巖石海岸線遺跡,。該“疊層石”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種錐形構造,,就目前所知,沒有任何地質學過程能夠形成這樣的結構,。對此Allwood認為它們應當是線狀的生物體朝陽光移動彼此滑行而過時形成的,,沿線收集的礦物沉積物最終形成了這些巖石錐。
該研究小組在6月8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報告指出,該“疊層石”不同斑紋的多樣性表明,,許多不同類型的微生物當時生活在那里,。Allwood表示,“生命在當時不是初露端倪,,而是很好地得到了確立,。”同時,研究人員估計,,如果生命能夠如此快速地實現(xiàn)多樣化,,或許它們當時也能在其他的地方比如火星上繁榮發(fā)展。
但是,,《科學》雜志的文章指出,,一些古生物學者仍然對此懷有疑問。該“疊層石”的電腦模型表明,,簡單的化學反應和物理影響能夠仿造出“疊層石”,,因此那些化石被懷疑有人工鑄造的可能。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天體生物學院主任Bruce Runnegar謹慎表示,,他還未排除其他非生物學過程的可能性,,不過他也希望該“疊層石”今后能被證實是真的化石,。英國牛津大學的Martin Brasier指出該構造更像是化學沉淀物,。Brasier也對《自然》雜志中該論文的推理表示反對,他指出更好的生命“指示劑”應該是由形狀一致的微化石構成,,并表示“復雜性作為生命的標志是不足為憑的,,極端的可變性期冀來自物理機制”。
如果該“疊層石”是生命形成的觀點屬實,,那么Allwood小組的研究結果可能會有較大的價值,。Allwood指出,盡管這些發(fā)現(xiàn)沒有將最早的生命依據(jù)提前,,但是這一系列不同的構造表明,,生物多樣性的出現(xiàn)速度可以比生物學家以前認為的快得多。這甚至可以表明外星生命更加有可能存在,。她補充表示,,“即使火星曾在很短一段時間內適合生存,生命仍然有出現(xiàn)的可能,。”
科學家認為,,34億年前火星和地球的環(huán)境狀況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包括具有代表性的液態(tài)水和主要由二氧化碳構成的大氣層,。英國倫敦伯克貝克學院的一位行星科學家Ian Crawford表示,,“既然在這樣的條件下生命在地球上出現(xiàn),那么生命在火星上發(fā)展進化的推測也應該是合理的。”他補充說:“只有將來對火星的勘測才能決定事實是否如此,,尋找遠古的'疊層石’類構造將無疑是未來勘測戰(zhàn)略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