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些人垃圾食品吃得多也不會胖,,有些人特愛吃甜食卻不擔心得糖尿???“決定生老病死的不僅是人的基因組,,你過去和將來的病史記錄的導演,,也許正是你肚子里的微生物。”國際代謝組學之父JeremyNicholson教授昨天在滬如是說,。據悉,,為進一步了解菌群對人的影響,上海交大還把人的腸道菌群成功移植到了仔豬身上,,還有了不少新發(fā)現,。
昨天在上海系統(tǒng)生物醫(yī)學中心、中科院綠谷研究院等舉辦的有關論壇上,,交大教授趙立平透露,,原來肥胖癥、糖尿病在很大程度上與人腸道微生物有關,。他說,,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后,人們曾樂觀認為這將揭開人類生老病死之謎,。但人的基因組是先天決定的,,受精完成后就終身不變了。要預測一個人今天或明天會不會得病,,人類基因組并不能回答這問題,。
科學研究發(fā)現,原來人體內有大量的共生菌群,,他們是我們“親密的陌生者”,,它們的組成和活動與人的生長發(fā)育、生老病死息息相關,,是我們離不了的“另一半”,。僅腸道內,微生物細胞種類可達上千種,,比人體自身的細胞總數量還要高10倍,,許多重要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都與腸道菌群的組成失調有著密切關系。
因此,國際科學界從去年起發(fā)展了一門新學科“元基因組學”,,所謂元基因組,,就是人體內所有微生物的基因信息的集合。
為深入解密微生物的功能,,上海交大在國際上首次在無菌條件下接生小豬,,并把人的腸道菌群灌入豬體內。12天后,,通過DNA指紋圖譜比較,,小豬的腸道菌群與人的菌群類別幾乎一模一樣,并借此研究健康,、疾病和用藥過程中的菌群變化,。
趙立平透露,目前研究已證實,,腸道內的類桿菌,、乳酸桿菌與血糖高低關系密切,而厭氧菌群可以調控人體PPARg受體的轉運和活性,,該受體與胰島素抵抗和II型糖尿病關系密切,。
益生菌之事實與神話
研究觀察16種病毒在大腸桿菌中如何復制
放線菌降解纖維素機理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