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msnbc新聞8月22日報道,近日,,美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靈長類動物偏愛通過賭博的方式贏取更多的食物,,而不是通過每次得到一定數(shù)量的食物——這種相對來說比較“保險”的方式。
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近日進行了一項對恒河猴和獼猴的研究,。他們制作了一個裝置,,裝置里面可以發(fā)出兩種光線,其中一束光線代表“保險”的食物,,也就是說如果猴子選取了這束光線,,它每次就將得到一定數(shù)量的食物;而另一束光線代表“賭博”,,如果猴子選取了這束光線,那么它每次可能得到的食物總量就是一個隨機數(shù),。
當科學家們對這些猴子進行實驗后發(fā)現(xiàn),,這些猴子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普遍都喜歡選擇代表“賭博”的那束光線,。這一發(fā)現(xiàn)令科學家們興奮不已,。
科學家們還試著把賭博的難度加大,也就是說猴子每次賭博可能得到的食物可能很少,,也可能很多,,它們之間的差值很大,。經(jīng)過研究后,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賭博的難度越大,,猴子就越喜歡通過賭博得到食物,,盡管通過這種方式所能得到的食物總量不一定比通過“保險”方式得到的食物總量多。
科學家們希望借此次對猴子進行的研究找出同屬于靈長類動物的人類也喜歡賭博的原因,,因為它們的大腦活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此次研究的細節(jié)如下,科學家們首先挑選了一定數(shù)量的雄性恒河猴與獼猴,,然后把它們放置在可以發(fā)出兩束不同光線的儀器前,。如果這些猴子選取了代表“保險”的光線,每次它就將得到相等數(shù)量的食物,。如果猴子選取了代表“賭博”的光線,,那么每次可能得到的食物數(shù)量就相差很大——也許會很多,也有可能很少,。在第一次的實驗中,,科學家們使得猴子不論選擇哪束光線,最終所得到的食物總量都相等,,這也就是說雖然選擇代表“賭博”的光線可能在某次得到的食物很少,,但可能下次又很多,經(jīng)過長時間的選擇,,猴子得到的食物總量就接近相等,。
在這種條件下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猴子通常會選擇代表“賭博”的光線。接著科學家們又把代表“賭博”的光線所能得到的食物總量減少,,這也就是說雖然猴子某次可能得到很多食物,,但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選擇,選取“賭博”光線的猴子肯定會比選取“保險”光線的猴子得到的食物少,。
盡管如此,,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猴子仍偏愛選擇代表“賭博”的光線。美國杜克大學醫(yī)學研究中心的神經(jīng)生物學家Michael Platt這樣說,,他對此感到非常好奇,,因為猴子不論選擇哪束光線,最終可能得到的食物總量不會相差太多,,為什么猴子仍偏愛其中某一個選擇,,而不偏愛另一個。
更加令科學家們感到迷惑的是,,當他們減少“賭博”光線所代表食物的平均值,,使得偏愛“賭博”的猴子比偏愛“保險”的猴子得到的食物少,這些猴子仍會選擇代表“賭博”的光線,。
科學家們開玩笑說道,,也許是這些猴子天性就是偏愛賭博,。
Platt和同事Allison McCoy是此次實驗的主要研究人員,他們通過不斷的實驗得到了更為有趣的現(xiàn)象,。盡管他們不斷減少猴子通過“賭博”所能得到的食物總量,,可是這些猴子仍會選擇代表“賭博”的光線。此次的研究成果已發(fā)表在2005年8月14日的《自然神經(jīng)科學》期刊上,。
Platt說道,,這些猴子表現(xiàn)出來的特性和人類中某些“賭徒”表現(xiàn)出來的特性十分相似。他認為猴子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盡管通過賭博得到的食物數(shù)量可能會很多或很少,,但是這些猴子似乎只對它們得到很多食物的情況記憶深刻,它們似乎完全忘卻了曾經(jīng)通過賭博的方式只得到很少的食物,。
研究人員還把有線電極的裝置連接到猴子的大腦,,希望借此觀察像猴子這樣的靈長類動物在得到獎賞時大腦的信息處理情況。
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當賭博的難度加大時,,猴子大腦神經(jīng)的活躍程度也會相應加大,而猴子大腦神經(jīng)的活躍程度加大,,又使得猴子更加偏愛選擇代表“賭博”的光線,。這種猴子的大腦神經(jīng)活躍程度與猴子的具體行為成正比的有趣現(xiàn)象令科學家們感到驚訝。表面上看來好像是猴子的大腦神經(jīng)活躍程度控制了猴子的具體行為,,更進一步說,,猴子的大腦對具體行為可能得到的獎賞做了主觀的評估,它們沒有客觀的對得到食物的總量做出準確的判斷,。
科學家們說道,,他們還將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找出參與此過程的全部大腦神經(jīng)反應,。通過此次的研究,,科學家們有可能找到靈長類動物的大腦是如何處理冒險與獎賞之間的關(guān)系。
科學家們已知道如果某個人大腦里所含的血清素含量較低,,那么這個人就更傾向于冒險與沖動,。科學家們說道:“通過接下來的研究,,他們有可能對人類傾向于賭博,、固執(zhí)、思維混亂,、與消沉做出更加科學的解釋。”
英文原文鏈接參見:http://www.physorg.com/news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