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的治理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從上月底開始,海歸博士許榕研制的科利爾生物接觸氧化法在明御河天龍橋段進行試驗,,這種通過一種神奇細菌“吃”掉污水的治污方法效果十分明顯,,短短20多天,,河道內的河水已經明顯變清,。昨天,,記者隨同市政部門相關負責人來到試驗段現場查看,。
據介紹,試驗段共80米長,,寬約6—7米,,深約1.2米,,魚苗正在清水中暢游,。技術人員介紹,,河水能見度目前可達80厘米。而在一個月前,,這里的河面上不僅漂浮著大量垃圾,,而且水體發(fā)黑,,呈醬油色,,還有不少白色的渾濁物,水質極差,,臭氣熏人,。
幫助水質改善的主要功臣是一種神奇的細菌,這種復合菌群由桿菌,、降酚菌,、脫色菌等300多種菌株組成,就是它們吃掉了河水的有機物,,讓河水變清,。從水面上看下去,河底一道道白色的帶狀物清晰可見,。許榕介紹說,,這是水草型生物帶,上面附著了專吃污水的細菌,,水底還埋設了用新型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孔曝氣管,,處理污水時,由設在岸邊的機器啟動微孔曝氣管,將河道底部的污泥逐步攪動,,使其與生物帶上的細菌充分接觸,,這種特殊的細菌可以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轉化成水,、二氧化碳,、氮氣等物質。一般情況下,,經過半年至一年處理,,原來1米深的河道淤泥可降低30—40厘米,剩余淤泥主要是以泥土,、沙石等無機物為主,,可讓水生植物在上面生長,幫助水體恢復自我凈化能力,。以這段試驗段為例,,生物帶只工作了一周,河水已經變清,,但由于城東干道施工,,兩邊的居民區(qū)和企業(yè)每天向明御河排放約5000噸污水,這些污水當天均被復合菌群全部吃掉,。
據介紹,,這項技術已經在舟山護城河整治了15公里,上海蘇州河也在進行試驗,。該技術最大的好處是成本低,,與同類傳統(tǒng)技術相比較,其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均可節(jié)省30%以上,。按照計算,,一座日處理5萬噸的小型污水處理廠占地約需150畝,而利用該項技術至少可以節(jié)約用地50畝以上,,據稱投入后治理有效期可達10年,。市政部門將組織專業(yè)人員對試驗段的整治效果進行驗收,如果所有指標達標,,可能考慮引進這種技術治理我市部分污染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