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的音樂,,寶寶聽了會有不同的反應,清脆或活潑的音樂格外能吸引他的注意,,而輕柔的音樂可讓寶寶安然入睡,。在寶寶出生5~6個月時,如果給他聽音樂,,他已經會試著去尋找音源了。
那么如何選擇樂曲作為啟發(fā)孩子的工具,?怎樣依照寶寶成長發(fā)育的階段,,選擇不同的音樂類型來提升寶寶的音樂智能呢?
0~1歲
1個月大 有分辨不同頻率的能力,。
3~4個月大 開始會發(fā)出咕咕聲與有目地的聲音,。
5個月大 對旋律、內容不同的節(jié)奏,,能顯示其敏銳度,。
6個月大 能成功配對出特殊的音調。
半歲前
聲音:“聲音傳感”時期,。
動作:重復性動作,。
表情: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的反應,比模仿更容易出現(xiàn),。
寶寶的感官尚未完全啟發(fā),,因此音樂教育活動主要以“聽”為主,這時選擇什么樣的音樂,,或用哪種方式給孩子聽音樂,,家長就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曲風對比較明確 選擇音樂時,,音樂元素的“高低”,、“強弱”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以嬰兒的喜好程度為先 家長并非一定要為了培養(yǎng)寶寶的氣質而選擇古典音樂或者高雅音樂,,其實,,具有文化性或鄉(xiāng)土性的音樂,也是不錯的選擇,,英文歌,、兒歌,或是特殊樂器所彈奏的音樂(如陶笛,、二胡),,這些對培養(yǎng)寶寶的音樂智能也有相當大的幫助,。你甚至可依照嬰兒的喜好,選擇一些流行歌曲播放,。
音質和音量 音響要清晰,、純凈、好聽,,音量要適中,、稍弱。
聽音樂的時長 每次聽音樂時間以不超過15分鐘為宜,。
2~3歲
2歲
語言:只能用單個詞表達意思,。
動作:經常通過動作表現(xiàn)對音樂的意識和聽覺,且能用所觸及到的物體制造各種聲音,。
協(xié)調性:注意力簡單,、有限,通常不能與其他孩子一同玩耍,。
情感:在身體和感情上依賴成年人,。
歌唱:喜歡唱歌,常常對一些歌唱的片段有較強的“復制”能力,。
節(jié)奏:積極地去反應節(jié)奏明顯的音樂,。
聽覺:鮮明生動,有特點的音色容易被孩子理解和記憶,。
3歲
語言:詞語較之前有大幅且快速的發(fā)展,。
歌唱:能完整準確地唱一首歌。
節(jié)奏:能理解音樂拍子和動作之間的關系,。
動作:越來越協(xié)調,,也不斷增加控制節(jié)奏的反應能力。
此時幼兒有自己的理解能力,,選擇的歌曲應容易讓孩子理解,、感受,并易演唱,。
1 可反映孩子生活的歌謠為佳,。
2 歌詞以孩子能理解的事物、能感受的情感為宜,。
3 歌曲篇幅短,、節(jié)奏簡單、易唱,、音域在6度以內最好,。
4 歌詞簡練、上口,、易懂,、有趣味,,旋律優(yōu)美、動聽,、能表達孩子的情趣,。
歌曲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孩子的歌唱能力和興趣發(fā)展,對于好歌,,孩子會曲不離口,。對幼兒來說,音域廣,、定調過高或過低,、節(jié)奏復雜、內容情緒難以理解的歌曲,,對孩子的歌唱并沒有幫助,。難唱的歌曲會使孩子的嗓子疲勞,并會損傷孩子的嗓音,。讓孩子唱他們難以理解的歌曲,,會破壞孩子的歌唱心理,,誤認為唱歌可以有聲無情,,可以不知道唱的是什么。
配合孩子的生活放音樂 可以分為起床,、洗漱,、吃飯、游戲,、睡眠,,依不同場合放不同類型的音樂。如當寶寶情緒煩躁不安時,,可以放一些親切,、活潑、有趣的音樂,,幫助他穩(wěn)定,、調劑情緒;當寶寶玩得很興奮,,但已經到了睡覺時間時,,可以讓寶寶聽安靜、柔和的搖藍曲,。
變換音樂的頻率不要太快 配合孩子生活的音樂曲目,,在1~2個月內最好相對穩(wěn)定,讓寶寶聽同一組音樂,,讓孩子有一個感受,、記憶音樂的過程,。
1~2歲
聲音:能聽到不同的聲音,并能利用拿到的東西制造聲音,。
動作:對節(jié)奏性或旋律性強的音樂有明顯的反應,。
此時幼兒開始學習說話、走路,,因此參與音樂活動的方式可以拓寬一些,。
選擇節(jié)奏鮮明、短小活潑的樂曲 帶著孩子隨音樂節(jié)奏做拍手,、招手,、擺手、點頭等動作,,接著逐步增加踏腳,、走路等動作。寶寶手部動作發(fā)展比腳部要早,、快且靈活,。因此,先讓孩子隨音樂節(jié)奏練習手的動作,,然后再練習踏腳,、走步等腳的動作。練習手,、腳動作的合拍,、協(xié)調,可以感知音樂節(jié)奏的快樂,,發(fā)展孩子手腳動作的靈活,、協(xié)調、優(yōu)美,。
教孩子唱兒歌 也可以拍著節(jié)奏念歌詞,,在寶寶已經會說歌詞的基礎上,讓寶寶隨家長學唱適合孩子能力的歌曲,。要注意的是,,家長的歌聲和伴隨孩子歌唱的樂器一定要音調準確,否則不準確的歌聲和樂聲可能造成孩子將來“五音不全”,。
愛寶網1:http://hnhlg.com
愛寶網2:http://hnhlg.com
咨詢電話:021-66187008/66187055/13681661622 y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