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5月11日出版的《國際婦產(chǎn)科雜志》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服用抗癲癇藥物(AED)的孕婦發(fā)生先兆子癇、陰道出血,、引產(chǎn),、剖宮產(chǎn)以及新生兒嚴重畸形的幾率較高,再次表明癲癇婦女妊娠風險增加可能更多與AED有關(guān)而非癲癇本身(BJOG2011May11[doi:10.1111/j.1471-0528.2011.03004.x]),。
挪威卑爾根大學醫(yī)院IngridBorthen博士及其同事在2年前曾報道,,服用AED(多為卡馬西平)的癲癇婦女發(fā)生先兆子癇和早產(chǎn)的風險顯著高于非癲癇婦女,,而未服用AED的癲癇患者風險未見增加(BJOG2009;116:1736-42)。此次他們回顧性比較170例癲癇或癲癇史婦女(57%服用AED,,包括拉莫三嗪,、卡馬西平、丙戊酸單藥治療或多藥治療)的205次分娩和205例非癲癇對照者的產(chǎn)科結(jié)局,,兩組婦女平均年齡均為28歲,。
結(jié)果顯示,校正孕期吸煙,、年齡,、教育程度、產(chǎn)次,、體重指數(shù)(≥30kg/m2),、糖尿病及用藥情況,以及剖宮產(chǎn),、陰道出血和先兆子癇病史等混淆因素后,,服用AED的癲癇婦女發(fā)生嚴重先兆子癇[比值比(OR),5.0,;95%置信區(qū)間(CI),,1.3~19.9]、孕早期陰道出血(OR,,6.4,;95%CI,2.7~15.2),、引產(chǎn)(OR,,2.3;95%CI,,1.2~4.3),、剖宮產(chǎn)(OR,2.5,;95%CI,,1.4~4.7)和新生兒畸形(OR,7.1,;95%CI,,1.4~36.6)的風險均高于對照組。未服用AED的活動期癲癇婦女(懷孕前5年內(nèi)有癲癇發(fā)作史)上述風險未見增加,,但陰道產(chǎn)鉗助產(chǎn)和早產(chǎn)幾率增加,。
具體哪種藥物與上述風險增加有關(guān)尚難以確定,但研究顯示服用拉莫三嗪具有較高風險,。拉莫三嗪單藥治療的婦女發(fā)生嚴重先兆子癇的未校正OR為7.5(95%CI,,1.4~39.0),,多藥治療和拉莫三嗪單藥治療的婦女發(fā)生早期陰道出血的未校正OR分別為8.6(95%CI,2.8~26.3)和6.2(95%CI,,2.0~19.3),。研究者指出,孕婦選用拉莫三嗪是基于該藥物對胎兒無不良影響,,但最新研究提示,,拉莫三嗪可能反而會對孕婦造成更大損害。研究者計劃開展一項納入卑爾根所有癲癇婦女的新研究,,以期評估每種藥物的風險情況,。
此外,在該研究中,,大部分癲癇婦女以及AED服用者也同時服用葉酸,。研究者認為,AED與葉酸的相互作用或許會影響癲癇婦女的妊娠風險,。鑒于AED被越來越多地用于疼痛和精神病治療,,服用AED的孕婦可能不僅僅局限于癲癇患者,因此進一步了解AED與妊娠風險的相關(guān)性意義重大,。
該研究的局限性之一是缺乏癲癇發(fā)作類型和嚴重程度的數(shù)據(jù),。
該研究由挪威研究委員會資助,,研究者聲明無利益沖突,。(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