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轉換的季節(jié)是各種疾病易爆發(fā)時期,。如何科學用藥?藥學專家告誡,,只有對藥療有科學的認識,,并注意正確的用藥方法,才能達到好的療效,。
藥物學專家杜文明表示,,首先要明確,絕對不能把藥物作為治療疾病的唯一選擇,。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治療所有的疾病,,也不可能任何疾病都能完全靠藥物來治療,需要配合飲食,、生活,、運動來相輔相成,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許多藥物的使用,,只是減輕疾病的癥狀,,真正根治疾病還需要自身抵抗疾病的免疫力的提高。因而,,患者需要有規(guī)律健康的生活習慣,、均衡營養(yǎng)的飲食、愉悅的精神生活,,才能達到治療效果,,否則將會降低藥物療效,增加不良反應,。尤其是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保持規(guī)律、健康的生活更為重要,。
其二,,幾乎所有的藥物都可能產(chǎn)生好、壞的作用,,因而在使用藥物之前,,必須了解藥物的療效、可能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同時也要認識到不良反應是因年齡,、性別、身體健康的程度等不同,,而有不同的影響,。不能“因噎廢食”,因為害怕藥物不良反應,,而盲目不服藥或減少劑量,,這樣只會延誤治療,帶來嚴重后果,,甚至也會帶來藥物不良反應,。例如:盲目減少抗菌藥物劑量,藥物不能達到發(fā)揮療效的劑量,,不但不能發(fā)揮殺菌作用,,而小劑量的藥物又可以使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導致嚴重后果,。
其三,,服用藥物時,一定要遵從醫(yī)師或藥物說明書告知的預防不良反應措施,,沒有經(jīng)醫(yī)師的同意,,絕對不可自行增加服用劑量,,并請教醫(yī)師,,服用的處方藥之間或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之間,,是否會產(chǎn)生交互作用,甚至可進一步詢問醫(yī)師,,處方藥和酒精,、食物一起服用時,是否會產(chǎn)生交互作用,。有些藥物的副作用在用藥后數(shù)個月,、數(shù)年后發(fā)生,或是在藥物療程結束后才發(fā)生,,但大部分的副作用是可預期的,。有些副作用是安全的,但有些是危險的警訊,,遇到此情形時,,必須立刻停藥,和醫(yī)師討論,,并及時向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測機構報告,。
杜文明還認為,患者用藥還須注意以下幾點:
明確診斷,,有的放矢,。如發(fā)燒時先要查清原因,不要動不動就應用抗菌素,。腹痛原因不明者,,切忌打止痛針,否則不僅增加病人負擔,,更嚴重的是遮蓋癥狀,,延誤病情。不可任意加大劑量或過早停藥,。病人治病心切,,認為多吃藥,病好得快,,其實不然,。如青霉素殺菌濃度以最低抑菌濃度的5-10倍為佳,高于此濃度殺菌能力并不增加,,反而會增加毒性反應,。哮喘病人服氨茶堿,用量過大會使心跳加快,。所以用藥劑量,,必須嚴格遵守醫(yī)囑。過早停藥,也是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如治療結核病需要長期服藥,,可是有些病人癥狀稍好一些就不再服藥了。結果疾病好好壞壞,,藥物停停用用,,疾病遷延不愈,這不僅浪費藥物,,而且會產(chǎn)生耐藥性,,增加治療的難度。
此外,,病人最好也要適當了解自己的病史,,例如老年哮喘病人如果無高血壓史,就不能用腎上腺素治療,,否則可能會發(fā)生危險,。心絞痛伴有支氣管哮喘的病人,使用心得安,,可加重支氣管痙攣,。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應避免應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以防進一步損害肝臟,加重病情,。過敏體質(zhì)及有過敏史的人,,用藥更應特別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