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海關(guān)統(tǒng)計,,2005年上半年我國中藥類商品進出口總額達5.06億美元,,同比增長11.69%。其中,,出口金額為3.94億美元,,同比增長15.55%;進口額為1.12億美元,,同比下降0.07%,。受植物提取物出口高速增長的拉動,上半年中藥類商品出口增長較快,,累計實現(xiàn)貿(mào)易順差2.83億美元(詳見圖1,、圖2)。
從貿(mào)易方式上看,,一般貿(mào)易方式出口占87.49%,,居絕對主導(dǎo)地位;加工貿(mào)易方式出口占7.19%,,主要以西洋參加工貿(mào)易出口為主,;邊境小額貿(mào)易出口占4.01%,廣西,、云南,、西藏和新疆等省區(qū)的邊境貿(mào)易十分活躍,是我國產(chǎn)品進入中亞及東南亞的主要渠道之一,。
今年上半年,,中藥類商品出口金額排名前5位的省市依次是廣東、浙江,、上海,、北京和廣西,所占比重達51.24%,。此外,,深圳、云南,、廈門和新疆等省市中藥類商品出口增速較快,。
植物提取物出口高速增長
今年上半年,植物提取物出口金額為1.45億美元,,同比增長41.05%,,占中藥類商品出口總額的36.80%,大有后來居上的勢頭,。天然植物提取物目前被廣泛應(yīng)用于藥品,、保健品和化妝品,促使世界植物藥市場的需求進一步增加,。中國在天然植物資源,、種類、數(shù)量上都十分豐富,,發(fā)展?jié)摿^大,。上半年,植物提取物出口呈高速增長態(tài)勢,,其中綠茶提取物,、青蒿素提取物、蘆薈提取物,、銀杏葉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人參提取物、羅漢果提取物,、水飛薊提取物,、蕃茄提取物、紅曲米提取物,、五味子提取物等比較熱銷,,一些小品種如梔子苷、黑升麻提取物也受到外商青睞,,多數(shù)產(chǎn)品出口平均單價均有不同程度上漲,。
上半年,植物提取物出口到84個國家和地區(qū),,主要出口市場是美國、日本,、中國香港,、韓國和德國,,所占比重達67.96%,其中美國就占了23.50%,,對中國香港植物提取物出口金額同比增長高達919.68%。
中藥材出口增長緩慢
今年上半年,,中藥材出口增長緩慢,,出口金額為1.82億美元,同比增長6.61%,,占中藥類商品出口總額的46.19%。上半年,,中藥材出口到91個國家和地區(qū),主要出口市場是中國香港,、日本,、韓國、越南和中國臺灣省,,所占比重達70.07%,,其中中國香港占24.87%;對中國臺灣省的中藥材出口金額同比則大幅增長了105.03%,。
從上半年中藥材的出口情況看,,未列名人參仍是中藥材出口的最大品種,,出口到28個國家和地區(qū)(對非洲沒有出口記錄),出口數(shù)量為1232噸,,同比增長30.10%,,出口金額為1532萬美元,同比增長17.72%,,出口平均單價為12.42美元/公斤,同比下降了9.51%,。主要出口市場是中國臺灣省,、日本、德國,、中國香港和美國,,所占比重達86.84%,其中中國臺灣省占32.77%,,對中國臺灣省未列名人參出口金額從去年上半年的12萬美元急速竄升至502萬美元,。此外,我國對印度出口未列名人參金額也增長了703.03%,。
西洋參出口下降幅度較大,,加工貿(mào)易方式出口比重高達94.07%,全部出口到中國香港,、新加坡,、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日本和英國等7個國家和地區(qū),其中中國香港所占比重高達84.99%,。上半年西洋參出口數(shù)量為480噸,,同比下降38.17%;出口金額為603萬美元,,同比下降44.88%,;出口平均單價為12.54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0.85%,。
冬蟲夏草出口數(shù)量為1660公斤,,同比下降了17.41%;出口金額為560萬美元,,同比下降了8.77%,;出口平均單價為3375美元/公斤,同比增長了10.46%,。冬蟲夏草全部出口到中國香港和日本,。
此外,,黨參、地黃,、當歸,、半夏、其他鮮人參,、麝香草,、大海子、肉豆蔻等商品的出口平均單價增幅都在20%以上,??偟膩砜矗兴幉膬r格受國內(nèi)市場供求關(guān)系影響較大,,國際市場需求增長空間有限,。
中成藥出口停滯不前
今年上半年,我國中成藥出口停滯不前,,出口金額為6707萬美元,,同比下降了0.71%,占中藥類商品出口總額的17.01%,。中成藥出口到115個國家和地區(qū),,主要出口市場是中國香港、日本,、美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所占比重達72.43%,,其中中國香港占35.37%,。
從上半年中成藥重點商品的出口情況看,鮮蜂王漿出口到25個國家和地區(qū)(對非洲沒有出口記錄),,出口金額為488萬美元,,同比下降0.50%,主要出口市場是日本,、中國香港,、土耳其,、瑞士和法國,,所占比重達82.74%,僅日本市場就占65.42%;對土耳其鮮蜂王漿出口金額同比大幅增長了604.87%,。權(quán)威人士分析認為,造成中成藥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歐盟實施傳統(tǒng)藥注冊指令的影響,,對歐洲和中國香港的出口下降,,但影響是短期的,,借鑒新加坡的經(jīng)驗,大概過渡期在兩年左右,。中成藥對其他大洲的出口仍然呈上升趨勢。
亞洲仍是最大出口市場
中藥類商品對主要市場的出口保持穩(wěn)定增長,,上半年出口到143個國家和地區(qū),,亞洲市場依然是中藥類商品最大出口市場。上半年,,我國對亞洲的出口金額為2.66億美元,,同比增長17.12%,所占比重高達67.47%,;對歐洲出口金額為5633萬美元,,同比增長16.07%,;對北美洲出口金額為5170萬美元,同比增長5.30%,;對非洲出口金額為639萬美元,,同比增長19.12%,對大洋洲出口金額為527萬美元,,同比下降了2.81%,;對拉丁美洲的出口金額大幅增長,出口金額為872萬美元,,同比增長了49.90%(詳見圖3),。
在中藥類商品出口的五大貿(mào)易伙伴中,對第一大貿(mào)易伙伴中國香港的出口出現(xiàn)強勁增長,,出口金額達8846萬美元,,同比增長21.39%,所占比重達22.40%;對日本出口金額為8026萬美元,,同比增長11.97%,;對美國出口金額為4693萬美元,同比增長0.84%,;對韓國出口金額為2857萬美元,,同比增長21.66%;對德國出口金額為1637萬美元,,同比增長9.79%,。
中藥進口出現(xiàn)萎縮
今年上半年,中藥類商品進口明顯萎縮,,除中成藥進口額為5207萬美元,,同比增長39.64%外,其余都出現(xiàn)較大降幅,。其中,,中藥材進口金額為3324萬美元,同比下降了20.95%,;提取物進口金額為2643萬美元,,同比下降18.63%。主要進口商品是東南亞產(chǎn)的南藥和美國,、加拿大產(chǎn)的西洋參。
從進口市場看,,從亞洲進口中藥類商品所占比重達69.45%,進口金額為7762萬美元,,同比增長30.19%;從北美洲和歐洲進口中藥類商品都大幅下降,,從北美洲進口金額為1331萬美元,同比下降34.44%,;從歐洲進口金額為1183萬美元,同比下降46.42%,,主要是西洋參進口下降較大。中藥類商品進口五大貿(mào)易伙伴依次是中國香港,、美國、日本,、印度和加拿大,,所占比重依次是38.11%,、6.53%,、5.75%,、5.37%和5.37%,。
專家分析認為,中藥出口增長的勢頭近幾年會持續(xù)下去,。首先,,隨著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植物藥和天然藥物的需求進一步增長,,有利于國際中藥市場的擴大,。其次,國家已經(jīng)著手采取措施,,推動我國醫(yī)藥保健品出口。第三,,國家大力推進的中藥現(xiàn)代化,,使我國中藥企業(yè)對國際市場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競爭力不斷提高。在進口方面,,雖然“洋中藥”對我國市場虎視眈眈,但我國現(xiàn)行的醫(yī)藥管理和營銷模式都限制了他們迅速大規(guī)模地進入我國市場,。(中國醫(y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曹鋼)
圖一:2005年上半年中藥類商品出月度走勢
圖二:2005年上半年中藥類商品出口結(jié)構(gòu)
圖三:2005年上半年中藥類商品出口市場結(jié)構(g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