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機械通氣的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約9%-60%。近十年來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病機制研究有了較大的進展,,認為VAP的發(fā)病主要是由于口咽部細菌繁殖和誤吸導致分泌物吸入到下呼吸道,,最終發(fā)生肺炎。所以,,VAP的成功預防常需要做到以下幾點:①減少口咽部分泌物吸入到肺,。②改變存在口咽部病原體的毒性和數(shù)量。③改善機體防御功能,。改善免疫能力的各種努力均已失敗,,且在目前,似乎不能被成功更正,??谘什课⑸飳W對VAP的發(fā)生有較大的影響,。選擇性胃腸道去污染(selective decontamination of the digestive SDD)被認為對胃腸道和口咽部細菌的有清除作用,許多隨機的實驗研究均證明SDD的應用能使VAP的發(fā)生率從60%下降到40%,,但SDD并沒有廣泛被應用,,因為SDD可使大量耐藥均出現(xiàn),對改變死亡率沒有好處,。因此,,近年來有人把研究方向定在非抗生素口腔去肟染的方法上。Deriso et al在一隨機,、雙盲,、對照實驗中用洗必泰一天清洗口腔兩次,使VAP發(fā)生率減少了69%,,,。但這個實驗僅局限在心臟手術病人,對使用洗必泰后是否會產生耐藥菌沒有進行統(tǒng)計,,僅引用文獻說明洗必泰不會使微生物產生耐藥性,。目前,國內尚未見類似報道,。 為了系統(tǒng)地評價口咽部清洗對VAP的預防作用,,本實驗采用隨機、對照方法,,對目前常用的兩種口腔清潔劑(口泰,、呋喃西林)在機械通氣患者使用時能否降低VAP的發(fā)生率以及是否產生更多的耐藥菌進行研究。材料與方法 本研究是前瞻性,、隨機、對照的臨床實驗,。將入選病人隨機分為口泰組(31例),、呋喃西林組(33例)和對照組(30例),分別使用不同的口腔清潔劑清洗口咽部,,每天2次,,對照組使用生理鹽水;清洗部位包括牙齒,、牙齦,、頰部黏膜、舌,,時間不少于1分鐘,。清洗前做口腔、痰細菌半定量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以后隔日再做一次,,分別比較三組病人的總VAP,、早期VAP和延遲發(fā)生VAP的發(fā)生率以及細菌耐藥情況。分組之外,,選擇10例患者,選用可沖洗的氣管套管人工氣道,,給予口泰清洗口咽部,,清洗前、清洗后2小時,、4小時,、6小時、8小時,、10小時也分別作聲門下分泌物的定量培養(yǎng),,來了解口咽部清洗的作用機制。結 果 1. 在年齡,、性別比例,、APACHE評分、肺炎影響因素,、人工氣道類型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方面的差異,。口泰組,、呋喃西林組的總VAP發(fā)生率(61.29%,45.45%)和早期VAP的發(fā)生率(35.48%,36.36%)均低于對照組(80%和70%,,P<0.05),而口泰組和呋喃西林組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盡管口泰組的延遲VAP(40%)要低于呋喃西林組和對照組(62.50%,75%),但三組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三組病人的革蘭氏陰性菌分布有差異(P<0.05),,革蘭氏陽性菌分布無差異(P>0.05);病人痰培養(yǎng)細菌和口咽部分泌物細菌符合率高達98.91%,。口泰組病人的革蘭氏陰性菌前三位細菌分別是陰溝桿菌(39%),、肺炎克雷伯菌(24%)和鮑曼不動桿菌(18%),,呋喃西林組病人的革蘭氏陰性菌前三位細菌分別是鮑曼不動桿菌(30%)、肺炎克雷伯菌(18%)和洋蔥假單胞菌(12%),;對照組病人的革蘭氏陰性菌前三位細菌分別是鮑曼不動桿菌(34%),、腦膜炎黃桿菌(17%)、銅綠假單胞菌(12%)和洋蔥假單胞菌(12%)。 3. 對口泰組和呋喃西林組的病人進行清洗前和清洗后4天,、6天革蘭氏陰性菌的耐藥性耐藥情況對比,,結果發(fā)現(xiàn)耐藥性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三組病人對主要的幾種革蘭氏陰性細菌(陰溝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和腦膜炎黃桿菌)和革蘭氏陽性菌的耐藥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4. 三組病人的死亡率,、呼吸機應用時間和插管時間進行比較均無差異。轉歸與aparge評分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54521,,P=0.0001),。 5. 口泰清洗口咽部后氣道微生物的數(shù)量改變有一定的規(guī)律,,清洗后4小時和6小時為最低點,。結 論 使用口泰或呋喃西林清洗機械通氣患者的口咽部,對早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均有預防作用,,且對細菌的耐藥性沒有影響,而兩者之間效果相仿,。但對疾病的愈后,、機械通氣時間等方面的影響尚需作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