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在官方網(wǎng)站上刊登了一篇名為《FDA盯上了人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的文章。隨后,,國內眾媒體紛紛以“美國禁用反式脂肪”為題進行報道,,并列舉了市面上多種含反式脂肪的食物,提示“吃貨有風險”,。
反式脂肪如何產生,?日常生活中的反式脂肪從何而來?究竟有多大危害,?對此,,記者采訪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專家。
不是人為非法添加
反式脂肪酸分為天然的和人工的兩種,。從健康危害角度談及的反式脂肪酸通常指人工反式脂肪酸,。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鐘凱博士解釋說,目前,,人們對反式脂肪酸有一定的誤解,,反式脂肪酸并不屬于人為非法添加,,也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食品企業(yè)生產部分氫化脂肪時的一種衍生物,,當以氫化脂肪作為原料或輔料生產食品時,,產品中就會帶有反式脂肪酸。
FDA在文章中介紹的是,,要對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部分氫化脂肪采取更嚴格的管理措施,,比如要將部分氫化脂肪從GRAS名單(GRAS是美國FDA對食品安全的評價,名單中的物質被認為是安全的食品材料)中剔除,。部分氫化脂肪如被從GRAS名單中剔除,,企業(yè)生產食品再要使用,就需向FDA申請并獲得批準,。
從嚴管理是趨勢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公布的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報告顯示,,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反芻動物瘤胃中細菌的生物轉化;油脂的部分氫化工藝產生,;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植物油或魚油的精煉脫臭,;烹調油溫過高(>220攝氏度)。報告還指出,,目前我國大部分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低的樣品占大多數(shù),并且同種食品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較大,。其中,,反式脂肪酸平均含量在巧克力糖果類食品中最高,達0.89克/100克,;植物油次之,,為0.86克/100克;冷凍飲品最低,,為0.09克/100克。
對于媒體著力強調的反式脂肪酸對公眾健康的危害,,鐘凱表示,,評估報告顯示,全國總人群的反式脂肪酸平均膳食攝入量為0.39克/天,,相當于膳食攝入能量的0.16%(即反式脂肪酸平均供能比),;攝入較高的北京市和廣州市全人群反式脂肪酸攝入量和供能比的第97.5百分位數(shù)(統(tǒng)計學上的大多數(shù)人)為1.45克/天和0.72%,均低于世衛(wèi)組織推薦的攝入限量(1%),。因此,,對反式脂肪酸的危害不用夸大,禁止使用的說法既不符合FDA原文的意思,,也不符合我國食品工業(yè)的現(xiàn)狀,。當然,目前危害不大并不意味著將來危害也不大,所以對氫化脂肪酸采取越來越嚴格的管理措施是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