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匡遠深 通訊員趙晶晶)首都醫(yī)科大學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北京天壇醫(yī)院神經外科博士生導師張亞卓教授日前牽頭完成的一項臨床研究顯示,,神經內鏡技術在分期手術聯(lián)合入路治療腦垂體腺瘤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不僅腫瘤全切率高,,且術后并發(fā)癥低。
專家介紹,,除催乳素型腺瘤外,,垂體腺瘤的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但術后復發(fā)率高達30%,,其中未能全切除的腺瘤復發(fā)率達75%,。以往對于殘留腫瘤多采用放射治療,,但受到腫瘤與腦組織結構關系等條件的限制,療效較差,,繼發(fā)垂體功能低下的風險很高,。
針對這一難點,張亞卓等帶領神經內鏡專業(yè)組從2009年開始,,采用內鏡下聯(lián)合入路分期手術方法治療32位垂體腺瘤(術后腫瘤殘存20例,、腫瘤復發(fā)12例)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聯(lián)合入路是指根據腫瘤生長部位及方向,,分別選擇內鏡經蝶竇+開顱,內鏡經蝶竇+內鏡經蝶竇,,開顱+內鏡經蝶竇,,顯微鏡經蝶竇+內鏡經蝶竇等聯(lián)合手術路徑。
張亞卓介紹,,內鏡可較好地提供觀察腫瘤內部的廣視角,,對于部分存在腺體包膜的腺瘤,內鏡可在囊外進行完整的腫瘤切除,,使術后腫瘤復發(fā)率大為降低,。在隨訪的32位患者中,殘存腫瘤的全切率為35%,,復發(fā)腫瘤的全切率為83%,,與國際最大一組報道結果基本相同,且無腦脊液鼻漏發(fā)生,。
張亞卓指出,,采用內鏡下聯(lián)合入路分期手術要注意適應證,如單一入路無法全切除的腫瘤,、既往手術殘留或復發(fā)的腫瘤,,二期手術間隔時間最好選擇2個月~5個月。而對于與鞍上結構粘連緊密未能下降的腫瘤,,二期可采用開顱手術,。經蝶竇手術后視力下降的患者,早期也可行開顱手術,。張亞卓強調,,由于術前難以準確判定腫瘤質地以及侵襲性,做好分期手術和聯(lián)合手術的準備是必要的,,這樣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專家介紹,,除催乳素型腺瘤外,,垂體腺瘤的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但術后復發(fā)率高達30%,,其中未能全切除的腺瘤復發(fā)率達75%,。以往對于殘留腫瘤多采用放射治療,,但受到腫瘤與腦組織結構關系等條件的限制,療效較差,,繼發(fā)垂體功能低下的風險很高,。
針對這一難點,張亞卓等帶領神經內鏡專業(yè)組從2009年開始,,采用內鏡下聯(lián)合入路分期手術方法治療32位垂體腺瘤(術后腫瘤殘存20例,、腫瘤復發(fā)12例)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聯(lián)合入路是指根據腫瘤生長部位及方向,,分別選擇內鏡經蝶竇+開顱,內鏡經蝶竇+內鏡經蝶竇,,開顱+內鏡經蝶竇,,顯微鏡經蝶竇+內鏡經蝶竇等聯(lián)合手術路徑。
張亞卓介紹,,內鏡可較好地提供觀察腫瘤內部的廣視角,,對于部分存在腺體包膜的腺瘤,內鏡可在囊外進行完整的腫瘤切除,,使術后腫瘤復發(fā)率大為降低,。在隨訪的32位患者中,殘存腫瘤的全切率為35%,,復發(fā)腫瘤的全切率為83%,,與國際最大一組報道結果基本相同,且無腦脊液鼻漏發(fā)生,。
張亞卓指出,,采用內鏡下聯(lián)合入路分期手術要注意適應證,如單一入路無法全切除的腫瘤,、既往手術殘留或復發(fā)的腫瘤,,二期手術間隔時間最好選擇2個月~5個月。而對于與鞍上結構粘連緊密未能下降的腫瘤,,二期可采用開顱手術,。經蝶竇手術后視力下降的患者,早期也可行開顱手術,。張亞卓強調,,由于術前難以準確判定腫瘤質地以及侵襲性,做好分期手術和聯(lián)合手術的準備是必要的,,這樣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