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時大家都知道帶上圍巾、耳罩給耳朵保暖,,卻很少有人知道預防聽力受損更重要,。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聽力有哪些“殺手”和“幫手”,。
耳機久掛易致聾
不少年輕朋友工作壓力大,,或是閑暇時喜歡戴個耳機聽音樂,,如果方法不正確,尤其是在地鐵,、公車等比較嘈雜的地方,,極有可能造成神經(jīng)性耳聾。這是因為,,當周圍環(huán)境嘈雜,,為了聽清楚音樂,人們會不自覺地把音量調(diào)大,,在過大的音量和嘈雜的噪音雙重刺激下,,導致感應神經(jīng)性耳聾也就不足為奇了。
值得注意的是,,對聲音的感受與神經(jīng)沖動的傳導發(fā)生障礙,,所引起的聽力下降就稱為感應神經(jīng)性耳聾,并不是說什么都聽不見才叫耳聾,。人的聽覺范圍非常大,,即使聽力受到了損傷,只要不影響交流和對話,,很多人都察覺不到,,所以聽力“殺手”一般很溫柔,受損過程也是悄無聲息的,。
戴耳機,,掌握“60原則”
經(jīng)常戴耳機,尤其是內(nèi)置耳機的人,,應掌握60-60-60原則,,即聽音樂時,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xù)聽的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外界聲音最好不超過60分貝。很多人對分貝的數(shù)值沒有概念,,我舉幾個例子供大家參考:普通火山噴發(fā)為180分貝,、飛機起飛130~140分貝、電鋸工作110分貝,、拖拉機開動100分貝,、很嘈雜的馬路90分貝、大聲說話70分貝,、一般說話60分貝,、圖書館40分貝、輕聲耳語20分貝、風吹落葉聲10分貝,。
此外,,要盡量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聽音樂,噪音環(huán)境下用個防護耳塞,,這在一般的勞保商店都能買到,,可以有效阻隔一部分噪音,保護聽力,。
鳴彈揉搓,,四招健耳
如果問你耳朵有什么作用,估計你十有八九會回答聽東西,。但是你知道嗎,,中醫(yī)認為,耳朵是各個臟腑的反射區(qū),,人體大部分病變都可以在耳朵上反映出來,。如果經(jīng)常對耳朵進行保健,會達到養(yǎng)生的功效,。
第一招:鳴天鼓,。這是我國傳統(tǒng)的保健養(yǎng)生方法。做法很簡單,,先以兩手心掩耳,,然后用兩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后枕骨,,發(fā)出的聲音如同擊鼓,,所以古人稱作“鳴天鼓”。堅持每天睡前重復做64次,,或者早晚各32次,,可以預防和治療眩暈、耳鳴,、耳聾,、內(nèi)耳疾病等。俗話說,,“耳好腎好睡眠好”,,睡前鳴天鼓還有助改善睡眠狀況。
第二招:彈“風府”,。用雙手掌掩耳,,用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叩擊風府穴,,位于后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觸摸耳垂后面,,有稱為“乳突”的凸骨,,從此骨下方沿后緣,觸摸上方的骨頭,,有一淺凹處,。附近36次。再用食指塞耳竅(通俗的講即為耳朵眼),,壓耳門,,各3次。堅持此法,,有增強聽力,、醒腦通竅的作用,能防治頭暈,、耳鳴,、耳閉、腦鳴等疾患,。
第三招:揉耳垂,。雙手分別放在兩耳根部,食指和中指分開置于耳朵前后,,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后。然后從耳垂開始,,夾持耳朵向上推動,,注意要有一定的力度,并且緊貼耳廓,,直到耳尖,,每天50次。經(jīng)常揉耳垂,,有防止耳朵凍傷,、振奮精神、保護視力和臉部減肥的功效,。
第四招:搓“兩心”,。兩心指的是手心和腳心。經(jīng)常按壓手心的勞宮穴(握拳屈指時無名指尖處),,有強壯心臟的作用,,而經(jīng)常按摩腳心的涌泉穴(位于足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有補益腎臟的作用,。腳心與掌心,,“心心相印”有助于心腎相交,,緩解耳部癥狀。沒事的時候坐在床上或者沙發(fā)上,,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腳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腳心,,就是搓“兩心”的護耳保健法。
百姓健康網(wǎng)的小編提醒大家:在冬天大家保護耳朵不受寒風的刺激的同時,,也要預防自己的聽力受損,,年輕人也要在聽歌休息的同時讓自己的耳朵休息休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用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