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回答這一問題,,來自耶魯大學的 Jacquelyn G. Hancock 等人對國立癌癥數(shù)據(jù)庫(the National Cancer Data base, NCDB)的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其結果最近發(fā)表在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雜志上,。
作者對 NCDB 中 2003-2006 年診治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回顧,,共有 54512 例病理 I-III 期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對這一問題的發(fā)生率,、預測因子,、影響及最近治療方案進行 5 分析。研究期間共發(fā)現(xiàn) 3102 例(占所有手術病例的 5.7%)患者切緣殘留,,其中 1688 例(3.1%)為鏡下殘留(R1),肉眼殘留(R2)為 181 例(0.33%),,另外 1233 例患者(2.3%)病變殘留情況不詳,。
多因素分析顯示切緣陽性的危險因素包括 T 分期(T2 vs. T1,OR=2.448)及 N 分期(N2 vs. N1,,OR=2.122),、切除方式(楔形切除 vs. 解剖性切除,OR=2.365),、醫(yī)院等級(學術 / 研究型醫(yī)院 vs. 社區(qū)醫(yī)院,,OR=0.782)。
與完全切除患者相比,,R1 切除的患者 5 年生存率均較低:其中 I 期為 62% vs. 37%,,II 期為 41% vs. 29%,III 期為 33% vs. 19%,。所有分期的患者中,,術后行化療或放療的生存率均優(yōu)于單純手術治療:I 期為 44% vs. 35% ,II 期為 33% vs. 21%,III 期為 30% vs. 12%(圖 1),。單純術后化療或放療對 R1 切除患者的預后改善并不穩(wěn)定,,眾所周知的是單純放療并不改善 I 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預后(26% vs. 35%)。
圖 1. 病理殘留患者術后接受不同治療方案的 5 年生存率,。A.pI 期,,B.pII 期,C.pIII 期,。
非小細胞肺癌術后病理殘留顯著降低了患者遠期生存率,,術后化療聯(lián)合放療可改善預后,但不同分期非小細胞肺癌病理殘留的最佳輔助治療方案有待進一步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