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統(tǒng)性念珠菌病的病因及病理
系統(tǒng)性念珠菌病
念珠菌為條件致病菌,,可寄生于健康的口腔消化道、呼吸道,、陰道及皮膚上,,一般不發(fā)病。當菌群失調或免疫力低下是,,念珠菌大量繁殖而發(fā)病,。本病遍布世界各地。若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以及其它原因使機體防御能力極度降低時可引起敗血癥或腦膜炎,。
病因
(一)致病菌多為白念珠菌,其次為克柔念珠菌,、熱帶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
(二)長期應用抗生素的患者,,容易造成體內菌群失調,,念珠菌大量生長、繁殖,,易引起念珠菌感染而發(fā)病,。
(三)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劑,致使體內免疫功能失調,,也多引起念珠菌感染,。
(四)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非常容易感染念珠菌,。
(五)部分患者也可因醫(yī)源性污染而發(fā)生,。
病理
血管壁壞死,常呈現出出血性腦膜炎的病理改變,,在壞死區(qū)可找到有診斷價值的假菌絲,。它與新型隱球菌腦膜炎不同,念珠菌腦膜炎病人腦脊液的白細胞計數可高達2X109/L(2000/m m3)以上,,以多核白細胞為主,。
二、念珠菌的系統(tǒng)位置在哪里
臨床真菌按其所致疾病的癥狀和體征進行分類,,DYMD系統(tǒng)(皮膚真菌,、酵母菌、真菌)這一分類模式已得到公認,,是以組織發(fā)生學,、生理學及形態(tài)學特征為基礎,將真菌分類為類酵母菌和絲狀真菌,,又進一步按其組織親和性分別將它們分為皮膚真菌和真菌,。對婦產科醫(yī)生來說,不同種類的真菌醫(yī)學相關性大不相同,,迄今未發(fā)現由真菌引起的婦科疾患,,由皮膚真菌引起的外陰及其周圍的皮膚感染也極少見。
婦產科臨床所見的真菌感染大多為白假絲酵母菌屬的酵母菌所致,。
陰道內定居的酵母菌有白假絲酵母菌,、光滑假絲酵母菌、近平滑假絲酵母菌,、熱帶假絲酵母菌,、薔薇色假絲酵母菌、釀酒假絲酵母菌,、克柔假絲酵母菌,、季以蒙假絲酵母菌等,。
引起人類假絲酵母菌病主要是白假絲酵母菌,占80%~90%,,已鑒別有200多種白色假絲酵母菌,,所有菌株似乎均具有寄居或引起陰道炎的同等能力。隨著時代的變遷,,假絲酵母菌耐藥的增加,,其菌種發(fā)生改變,白假絲酵母菌在外陰陰道炎中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其他假絲酵母菌所致的外陰陰道炎增加,。
所以,婦產科學中原稱的白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似太絕對和肯定,,稱為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為宜,,但菌種仍以白假絲酵母菌為主,。
三,、念珠菌的致病機制
包括:附著、發(fā)芽,、蛋白酶,、菌落轉換,以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發(fā)病機制研究如下:
1.附著假絲酵母菌為了寄居至陰道黏膜,,首先要附著在陰道上皮細胞上,,白假絲酵母菌比熱帶假絲酵母菌、克魯假絲酵母菌和假熱帶假絲酵母菌更易黏著在陰道上皮細胞,。但是陰道細胞在接受假絲酵母菌的程度上卻存在著相當大的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異,。同樣頑固的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婦女的陰道細胞也并沒有顯示出對假絲酵母菌的親和力有所增加。所有的白假絲酵母菌似乎都有寄居黏膜表面的能力,,所以陰道黏膜當然就是假絲酵母菌易寄居的地方,。酵母菌的附著性是由于酵母菌表面的甘霜糖蛋白所致,它是通過與宿主細胞的糖蛋白的受體結合來完成,。此外,,疏水力和靜電引力也促進附著。附著(或稱黏附)作用是假絲酵母菌黏膜定植和入侵機體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沒有附著能力的假絲酵母菌不致病,。
2.芽管和菌絲的形成假絲酵母菌黏附陰道黏膜上皮細胞后,菌體出芽形成或假菌絲形成,。菌絲的形成是假絲酵母菌有效獲取營養(yǎng)的方式,。同樣芽管的形成增加了白假絲酵母菌附著于陰道或口腔上皮脫落細胞的能力,芽管及菌絲體的形成,,助長了對陰道黏膜上皮的侵害,。假絲酵母菌附著后發(fā)芽的關鍵作用是許多研究和調查急性尤其是復發(fā)性假絲酵母菌陰道炎的發(fā)病基礎,。若增加或助長發(fā)芽的內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可以趨向于引起有癥狀的陰道炎的發(fā)生,。相反,,若抑制假絲酵母菌附著后發(fā)芽,則可預防無癥狀的帶菌婦女發(fā)生急性假絲酵母菌陰道炎,。菌絲能沿皮膚黏膜的溝隙生長,,借助機械力穿過表皮或上皮細胞面再行繁殖。菌絲在皮膚黏膜感染中和在播散性感染中都是假絲酵母菌毒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3.分泌蛋白酶白假絲酵母菌能分泌多種蛋白水解酶,,如堿性磷酸酶、磷脂酶和分泌性門冬酰蛋白酶等,。上述各種水解酶有助長芽管穿透到完整的黏膜上皮細胞,。急性假絲酵母菌陰道炎患者比無癥狀的帶菌者蛋白溶解作用為強。
4.菌落的轉換同一株白假絲酵母菌可在某些條件下出現幾種菌落形態(tài),,為高頻率可遺傳的表型變異,。白色菌落轉換為不透明菌落,不透明菌落中的細胞與原來的白色菌落中的細胞不但在表型上不同,,而且對真菌藥物的抗藥性升高,,具有新的毒力,這包括附著能力,、發(fā)芽能力,、產生蛋白酶和形成菌絲體的能力都增加。不透明細胞似乎是一種特別的,、侵犯組織的暫時狀態(tài),。菌落轉換通過供給侵犯身體不同部位的能力和改變了抗原性,增加假絲酵母菌的致病力,。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的發(fā)病機制除上述的附著,、發(fā)芽、蛋白酶和菌落轉換外,,還存在炎性反應,。假絲酵母菌菌體成分可激活補體旁路途徑,產生補體趨化因子和過敏毒素,,致局部血管擴張,,通透性增高,局部水腫和炎性細胞浸潤,。吞噬細胞在局部聚集,,并吞噬細菌,同時釋放溶酶體酶類,,致局部組織損傷,。假絲酵母菌陰道炎發(fā)病機制的關鍵問題是無癥狀的陰道寄居是如何轉變?yōu)橛邪Y狀的假絲酵母菌外陰陰道炎,。在無癥狀的帶菌狀態(tài)下,假絲酵母菌主要呈非菌絲狀態(tài),,細菌數量相對較少,,在此情況下,假絲酵母菌與寄居處有保護作用的菌絲存在,,以及其局部防御機制之間保持巧妙的平衡,。當存在使假絲酵母菌毒性增強的因素或局部防御機制減弱時,就會出現有癥狀的陰道炎,。
四,、念珠菌性陰炎的危害
1、造成不孕:陰道在正常情況下有一個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菌群比較平衡,,酸堿度比較均衡。這種適宜精子暫時存留,、通過的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一旦這種環(huán)境被破壞,,就容易發(fā)生不孕,。如果患了念珠菌性陰道炎,,陰道的酸堿度的改變會使精子的活動力受到抑制,,且炎性細胞可吞噬精子,并使精子活動力減弱,,白色念珠菌有凝集精子的作用,,以及炎癥發(fā)生時的性交痛和性欲減退等,均可影響懷孕,。此種不孕經積極治療后可很快恢復正常,。但念珠菌性陰道炎導致的不孕是暫時性的,疾病治愈后仍可受孕,。
2,、影響胎兒發(fā)育:孕婦患病后,極少數人陰道中的念珠菌能經宮頸上行,,穿透胎膜感染胎兒,,引起早產。另外,,當胎兒經母親陰道分娩時,,也可能被念珠菌感染,多引起口腔念珠菌病,,如通常所說的鵝口瘡就是口腔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有些嬰兒還可能出現肛門周圍念珠菌性皮炎,。由此可見,為了避免感染胎兒,,孕婦患念珠菌性陰道炎后應積極治療,。
3、引起其他疾?。喝裟钪榫躁幍姥组L期不治療的話,,易造成炎癥上行,引起宮頸炎和宮頸糜爛,,如果病原體進入宮腔,,則會引起輸卵管卵巢炎癥、盆腔炎等,,最后影響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