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超聲霧化器的注意事項、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超聲霧化器已成為醫(yī)院必備的藥物霧化設備,,特別是綜合性醫(yī)院使用多?,F(xiàn)將使用超聲霧化器的注意事項、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介紹如下,。
1 ,、注意事項
(1)水槽注水時,水溫不低于15℃,,但也不可超過40℃,,否則會影響霧化率。
(2)水槽中應加入水質好的水(尤其是日用水質不好的地區(qū)),水質不好易使晶片表面
結垢而影響霧化率,。建議使用純凈水或蒸餾水,。禁止水槽中直接加入藥液,以免
造成機器故障,。
(3)晶片為易耗品,,工作中如發(fā)現(xiàn)水槽內(nèi)水柱明顯減小時,應及時更換晶片,。
(4)水槽內(nèi)浮子是水位報警的感應頭,,不得遺失或者不安裝,使用時應按浮子上注明
方向放置,,否則水位過低時機器將不報警,。(可將浮子在水中按下實驗),。
(5)面罩,、波紋管、霧化杯等用化學消毒液消毒(勿用酒精或高溫消毒),。
(6)超聲霧化器一般均裝有自動保護裝置,,當開機時間過長,致使水槽溫度過高時,,
保護裝置將自動切斷電路,,并發(fā)出報警聲。此時關機15min或更換水槽內(nèi)的水,,
然后再開機即可,。
(7)機器工作時,勿將手伸入水槽中或超聲水柱上,,以免傷手或其他意外傷害,。
2、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1)大霧化杯松動 :是因為大霧化杯三卡頭未擰到卡頭槽底,,應將大霧化杯順時針
擰緊,,使大霧化杯上↑與機箱↓對準,即尖頭擰到卡頭槽底部,。
(2)不出霧 : (1)開機后電源指標燈亮:振蕩膜數(shù)片疊用應擰下內(nèi)螺紋蓋,,只裝一片
振蕩膜;晶片接觸不良或晶片已壞,,應切斷電源后重新安裝或更換
(2)水位燈熄滅,,是因為水槽內(nèi)未注入水或注水不夠,應向水槽內(nèi)加
水,,使浮子充分浮起,。
(3)霧化量變小 :(1)晶片老化或有水垢,應切斷電源更換晶片或將晶片表面擦凈。
(2)振蕩膜打毛或安裝不正確,,應更換或重新安裝,。
(3)大霧化杯上蓋進風口未對準出風口,應將大霧化杯上蓋擰到
位,,使大霧化杯上蓋進風口對準出風口,。
(4)霧滴時有時無,是由于晶片表面鍍層脫落,,應切斷電源更換,。
(4)、熔斷絲斷了 :由于市電壓過高,,機內(nèi)有短路,,應由維修人員進行維修。
(5),、機箱下面有積水:風道內(nèi)有濺水聲,,機箱底座窗口板處有水溢出,是因為風道
進水,,應由維修人員進行維修,。
(6)、送不出霧 : (1)風道口無風,,應由維修人員進行維修,。
(2)杯內(nèi)風道口被堵住是因為霧化杯內(nèi)藥液過多,應減少霧化杯內(nèi)
藥液,。
(7),、聲詢報警 : 由于工作時間過長、工作不正?;蛩蹆?nèi)溫度過高,,應關15min
或更換水槽內(nèi)水后,再開機使用 各式人士吸氧有什么好處,?
我國有超過一半的中老年人,、孕產(chǎn)婦、學生有缺氧癥狀,;中國公務員70% 處亞健康態(tài),,而亞健康本質是缺氧,所有疾病都從缺氧開始(日本醫(yī)學博士野口英世) ,。
氧氣對增強免疫系統(tǒng)起著決定性作用,。癌癥因缺氧引起,中風,、動脈硬化,、肝病、子宮肌瘤等最大病因是供氧不足(德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奧特博士)
癌癥產(chǎn)生的原因為氧氣不足所致,癌細胞在缺氧細胞中繁殖(德國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瓦魯特博士)
女性吸氧:保健+美容,,20分鐘OK?,F(xiàn)代城市空氣污染嚴重,女性容顏健康不同程度受到威脅,。每晚睡前吸氧20分鐘,,促進皮膚血液循環(huán),加快毒素外排,,補水分,,皮膚年輕,更富彈性,,而且可以保健,,改善睡眠。
準媽媽吸氧:大人孩子都受益,。孕婦每天吸氧3次,,每次30分鐘,增加血氧濃度,,通過胎盤血帶給胎兒,,有益母親健康,,胎兒發(fā)育更好,、更聰明。
老人吸氧:抗病緩衰益壽,。步入老年,,生理功能退化,各組織(尤以腦部和心?。┕┭┭醪蛔?。老年人每天吸氧3次,每次30分鐘,,可積極預防三大潛藏危險:中風,、哮喘、高血壓,,抗病緩衰,,延年益壽,提高生命質量,。
腦力勞動者吸氧:消除疲勞,,提高記憶。大腦耗氧占全身耗氧量20-30%,。吸氧對消除腦力疲勞,,煥發(fā)精神,提高記憶,具有良好效果,。如學生備考期間每天吸氧30分鐘,,可緩解試前緊張情緒,保護大腦,,成績明顯提高,。
經(jīng)營者吸氧:緩解緊張,提神醒腦,。長時間工作后的疲勞,、頭暈、頭疼等都是缺氧反應,。經(jīng)營人員一日吸氧2次,,每次20分鐘,可迅速改善缺氧狀況,,緩解緊張情緒,,提神醒腦,提高工作效率,。
勞動后吸氧:迅速消除疲勞,。勞動或運動導致肌體 代謝缺氧,肌內(nèi)乳酸集聚,,出現(xiàn)酸痛,、負荷無力。吸氧可迅速改善機體缺氧狀況,,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提高工作效率,。健康人不必吸氧
陳欣指出,,人體最需要氧氣的器官是心臟和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除了前面提到的,,最容易缺氧的器官還有肺器官,,所以這些器官患病的人需要補氧。
一般來說,,有三種人必須補氧,。一種是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比如肺氣腫,,一般每天需吸氧長達10小時以上,。一種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如先天性心臟病,,需要長期氧療,。還有一種是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以及突發(fā)性耳聾的患者,,他們需進高壓氧艙補氧。
此外,,長期工作,、生活在門窗緊閉的空調居室和辦公室里的人也容易缺氧,這些人群可以通過短期的氧療來補充氧氣?,F(xiàn)在每到五六月份,,許多準備高考的考生會在復習間隙吸幾分鐘氧氣,以恢復精神,。
陳欣指出,,亞健康人群不需要吸氧。亞健康主要造成人體抵抗力下降,,所以休息和均衡飲食要比補氧更重要,。因為目前尚無醫(yī)學依據(jù)可以證明:吸氧可以改善亞健康狀況。所以,,這類人群與其想通過吸氧來改善身體健康狀況,,倒不如多去郊外呼吸新鮮空氣,這樣更有益于身體健康,。
針對現(xiàn)在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白領中掀起的一股進高壓氧艙吸氧來“放松”,、“減壓”的熱潮,,陳欣對這種現(xiàn)象持否定態(tài)度。
他說,,從生理角度看,,健康人吸氧是沒有必要的。氧不能益智,,它僅是營養(yǎng)物質糖氧化代謝的“助燃劑”。強度腦力勞動時,,腦耗氧量有所增加,,但很有限,通過自主調節(jié)增加血液即能滿足,。對于健康人來說,,要想讓自己更健康,可以經(jīng)常性地進行一些有氧運動,,比如游泳,、跑步等,以加強心肺功能的鍛煉,,提高自己的肺功能,,而不是盲目吸氧,。
家庭氧療要講科學
一般來說,病人住院就可以實現(xiàn)“補氧”,。目前北京各大醫(yī)院都在病人床頭配備了“床頭氧”,,補氧非常方便。
更多病人通常選擇家庭補氧,。家庭補氧可以選擇家用制氧機,,也可以去醫(yī)院氧氣中心灌氧回家。
另外,,還可以選擇液態(tài)氧,,但因一袋液態(tài)氧的價格需要上萬元,而且可供吸氧的時間也不過幾小時,,目前在家庭長期氧療中并不普遍,。還有一種罐裝氧氣袋,每袋價格二三十元,、補充攜帶方便,,適宜在高海拔地區(qū)旅游途中短期使用。此種氧氣袋只能儲存30分鐘左右的氧氣,。
科學地進行家庭氧療,,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但在做家庭氧療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使用鼻導管吸氧應避免用口呼吸,,以免影響氧氣吸入濃度,,導致口干舌燥。
對于慢性肺心病患者來說,,一般主張低流量,、持續(xù)鼻導管吸氧,即吸氧流量為1―2升/分鐘,。吸入的氧氣須先經(jīng)過濕化瓶濕化,。吸氧前應先調節(jié)好流量再插入鼻導管,停氧時應先分離鼻導管接頭,,再關流量表的開關,,避免一旦開關倒置,大量氣體沖入呼吸道會損傷肺組織,。
鼻導管應每天清洗一次,,通常先使用學用清潔濟洗滌,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晾干,。濕化瓶每日用清水清洗,,里面的冷開水每天換一次。鼻導管每星期更換二次,。
要確定鼻導管內(nèi)是否有氧氣逸出,,最簡單的辦法是將鼻導管開口放入盛水的杯子內(nèi),,如果有氣泡逸出,則說明有氧氣流,。
每日記錄好用氧時間,、流量以及氧療后的病情變化,以便復診時為醫(yī)生提供依據(jù),。
如果吸氧后紺紫減輕或消失,,呼吸減慢而平穩(wěn),心率減慢,,說明氧療效果好,。反之,若有意識障礙,、呼吸困難加重時,,應及時去醫(yī)院救治。
目前家庭氧療比較安全,,一般不太可能發(fā)生“氧中毒”,。“氧中毒”主要是因為吸入高濃度氧,一般發(fā)生在醫(yī)院的醫(yī)療過程中,,而家庭補氧時的氧氣濃度很難達到那么高的濃度,。
(1)原理:接通電動吸引器的電源后,用吸引器的馬達帶動偏心輪,,從吸氣孔吸出貯液瓶及安全瓶內(nèi)的空氣并由排氣孔排出,,這樣周而復始轉動,使兩瓶內(nèi)產(chǎn)生負壓將痰液吸出,。
(2)用物:電動吸引器1臺,,治療盤內(nèi)盛無菌有蓋主盤2只(一只盛滅菌生理鹽水,另一只盛12-14號吸痰管數(shù)根),、彎盤,、紗布、消毒液浸泡無菌紺1把,、床欄上系盛有消毒液的瓶,,必要時備壓舌板、開口器,、拉舌鉗。
(3)方法:接通電源,,銜接吸痰器后打開吸引器開關,,檢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吸引管是否通暢,。使病人面向操作者,,頭略后仰,,昏迷病人可用開口器幫助張口,再將吸痰管插入口腔頰部,、咽部,。若口腔吸痰有困難,可由鼻腔插管至咽部,,當插入到適當位置后再接通電源,,并使吸痰管左右旋轉,緩慢上移,,向上提出,,將咽部及口、鼻分泌物逐段吸盡,。吸引過程中,,應隨時吸水沖洗汲痰管,以免痰液堵塞,。如痰液過深不易汲出,,可借助吸痰管插入的機械刺激,使病人作有效咳嗽動作,,待咳嗽停止后再吸,。吸痰完畢沖洗痰管,最后將下班接頭插入床欄上盛有消毒液的瓶中,。
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病人吸痰時,,護士應洗手,最好應戴無菌手套,,送管時,,應中斷負壓,當達到一定深部時再進行負壓吸引,,并將吸痰管左右旋轉,,邊吸,邊上提,。當聽到痰聲后稍停數(shù)秒鐘,,以便吸凈該處痰液。在吸痰前后,,應加大氧氣流量或呼吸機吸入氧濃度1-2分鐘,,以提高病人的血氧濃度,防止缺氧,。痰液粘稠時,,可反復用2%碳酸氫鈉或生理鹽水加糜蛋白酶5ml,在病人吸氣時注入氣道進行氣道沖洗,,以刺激病人咳嗽及稀化痰液,。待藥物注入1-2分鐘后,,再給吸痰。一次吸痰吸引管在氣道內(nèi)停留時間不超過10-15秒,,停止給氧時間不超過20秒,。對有自主呼吸的病人,應在深呼吸5次后,,生命體征恢復到原有水平時再進行第二次吸痰,。
(4)注意事項:
①監(jiān)測吸引器及管道的性能。使用吸引器前須檢查電源電壓與吸引器電壓是否相符,,進氣管與出氣管的連接是否正確,;貯液瓶的痰液應隨時傾倒、清洗,,以免痰液逆流至馬達內(nèi)損壞吸引器,;吸引器用后應隨時消毒各管道及貯液瓶,放置在干燥處,,定期維修保養(yǎng),。
②熟練操作,嚴格無菌,,防止交叉感染,。吸痰運用應輕穩(wěn),吸引時負壓不可過大,,以免損傷氣管粘膜,;一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秒;氣管內(nèi)吸痰按無菌操作進行,,吸痰管須每次更換,,不得重復使用,所有物品每日滅菌1次,;自氣管導管內(nèi)吸痰的吸痰管外徑不得超過套管口徑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