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 雜志是由美國心臟協(xié)會及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公司聯(lián)合發(fā)行的醫(yī)學期刊,在 CARDIAC & CARDIOVASCULAR SYSTEMS (心血管) 同類期刊中的影響因子排名第?1 位。作為心血管疾病的科研團隊,,每周的文獻閱讀自然也不會錯過這么高大上的雜志,。下面就由小編帶大家快速閱讀今年 8 月份前兩期里比較有意思的內容吧!
1. 不抽煙的執(zhí)法人員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都」很低
抽煙增加心血管風險,,不抽煙就低,,似乎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來自西北大學范伯格醫(yī)學院預防醫(yī)學系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既往針對執(zhí)法人員吸煙與心血管風險的研究還不夠仔細,,缺乏對個人信息的辨識,所以他們對 3783 名不抽煙的警員(包括黑人和白人)開展了縱向隊列研究,,時間跨度為 20 年(1995-2015 年),。結果再觀察期內只有 172 名警員發(fā)生心血管事件,比例為 2.5/1000 人-年,。所以,,結論是研究結果符合既往的研究,加上那些個人信息后,,確定不抽煙的警員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都」很低?。╤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7.032302)
2. 遺傳性高血脂加上高 LDL 不等于缺血性卒中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患者最明顯的癥狀之一便是血液中可檢測出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是缺血性心臟病的高風險人群,。那么問題來了,,這兩樣加在一起,是不是連同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也高了呢,?來自丹麥的研究人員展開了觀察性的大樣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加上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并不增加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那些導致風險升高的因素是由于部分患者既往存在缺血性心臟病,,跟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本身關系不大。也就是說,,對于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患者,,沒必要把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列入預防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策略中。(原文鏈接: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3470)
3. 下肢動脈血栓需排查癌癥
下肢靜脈血栓栓塞是癌變的癥狀之一,,因為有可能是癌栓脫落造成,,那么同樣在下肢,動脈發(fā)生栓塞的話,,又跟癌癥有什么貓膩呢,?來自丹麥的研究人員在全國范圍內納入了 1994 年至 2013 年間 20 年間發(fā)生第一次發(fā)生下肢動脈血栓的患者(6600 例),保持隨訪至出現(xiàn)后續(xù)癌癥的診斷,、轉移,、死亡或到最長隨訪時間。結果在隨訪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 772 例癌癥患者。接下來的結果要敲黑板了,!6 個月的隨訪期所對應的數(shù)據(jù)是 2.5%,,20 年后增加到 17.9%。相關性最強的是肺癌以及其他吸煙相關的癌癥,。最終結論是,,下肢動脈栓塞可以是隱匿性癌癥的標志物,特別是肺癌,,而且是常見癌癥所導致死亡的不良預后因素,。因此,臨床上發(fā)現(xiàn)下肢動脈栓塞的患者,,要考慮排查潛在的癌癥風險,,并與患者商量隨訪計劃。(原文鏈接: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7.032617)
4. 心衰可刺激腫瘤生長
來自荷蘭格羅尼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此展開動物和臨床驗證,。首先構建一種心肌梗死模型的小鼠,,一段時間后檢測腫瘤數(shù)量、體積和增殖情況,,并篩選同時與腫瘤和心梗后心肌生成都密切相關的分泌性蛋白,。緊接著又在心衰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確認了所篩選的分泌性蛋白。最后,,展開大型的前瞻性隊列研究,,建立心臟特異性的炎癥生物標記物與新發(fā)癌癥之間的聯(lián)系。
結果顯示,,左心室功能失調和梗死后的纖維化瘢痕的嚴重程度與腫瘤的勝場密切相關,,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慢性心衰患者血液中升高的蛋白。其中,,從功能的角度上篩選出了 serpinA3 這個蛋白,,它具有顯著地促進人大腸癌細胞增殖的作用,機制上與 Akt-S6 的磷酸化相關,。最后,,那些升高心臟炎癥生物標記物在臨床研究中也被證實了是新發(fā)癌癥的預測因素。
最后結論是,,心衰和增強腫瘤生長有關,,或許是受到心臟分泌的因子影響所導致的。也就是說,,針對心衰患者,,不僅需要治心衰,還要把心衰當作癌癥的危險因素,。(原文鏈接: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7.030816)
5. 抑制 PI3Kγ酶活——抗得了癌也保護得了小心臟
這個主題和上一篇文章有點類似,,都是講心臟和腫瘤的關聯(lián),但這篇講的是抗腫瘤藥物的心臟毒性的問題。蒽環(huán)類藥物,,如阿霉素(DOX),,廣泛應用于實質性腫瘤和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抗腫瘤治療。然而,,考慮到它有心臟毒性,,臨床使用上就也相應地多了些顧慮。來自***地研究人員圍繞 PI3Kγ展開研究,,旨在探討 PI3Kγ在蒽環(huán)類藥物的心臟毒性中的作用,,再進一步研究 PI3Kγ的抑制對心臟的保護作用以及對抗腫瘤效果的影響。
研究采用了兩種動物模型,,一種轉基因小鼠,,抑制了 PI3Kγ的酶活性,另一種直接使用 PI3Kγ選擇性抑制劑,,也同樣抑制酶活性,。兩者都接受長期的 DOX 治療后,通過超聲心動圖檢測心功能,,并用整個心臟和分離下來的心肌細胞檢測 DOX 介導的信號通路,。當然,也做了心臟保護和抗腫瘤效果方面的檢查,。
結果顯示,,長期的 DOX 治療后,PI3Kγ酶活性抑制的小鼠心功能受到保護,,心臟毒性降低,。機制與增強了 DOX 損傷線粒體的自噬有關,DOX 導致線粒體損傷,,啟動了 PI3Kγ/Akt/mTOR/Ulk1 通路,,結果反過來抑制了自噬。最后,,在腫瘤模型中,,PI3Kγ酶活性抑制后可預防 DOX 引起的心臟毒性,,而且可以激發(fā)體內的抗腫瘤免疫,,從而起到抗腫瘤的作用。(原文鏈接: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7.030352)
6. 硒蛋白 P 可促進肺動脈高壓的發(fā)展
肺動脈高壓(PAH)的關鍵機制之一是肺動脈平滑肌細胞(PASMC)過度的增殖和凋亡抑制,。來自日本東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基因芯片分析找到了 PAH 的新治療靶點——硒蛋白 P,。這是一種廣泛存在于細胞外的蛋白,可影響細胞代謝,。
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PAH 的的肺動脈中膜增厚之后硒蛋白 P 的免疫反應性也隨之增強,且在 PAH 患者的血液中發(fā)現(xiàn)大量的硒蛋白 P,證實了具有兩者間存在相關性,。硒蛋白 P 全敲的小鼠在長期低氧的情況下,,右心室收縮壓、右心室肥厚和肺動脈重構等指標測量值都比野生組低,。相反,,全身性高表達硒蛋白 P 則使低氧誘導的 PAH 惡化。說明硒蛋白 P 與 PAH 存在負相關性,。研究人員又進一步構建了 PASMC 條件性敲除的小鼠,,發(fā)現(xiàn)肺動脈高壓低于對照組,說明是在 PASMC 中的硒蛋白 P 與 PAH 存在負相關性,。機制方面的研究顯示,,硒蛋白 P 是通過增加氧化應激和線粒體功能失調,從而促進 PASMC 增殖和凋亡抑制,,繼而最后影響 PAH 的發(fā)展,。機制做完了,研究人員覺得還得上個菜——「轉化」,,所以從 3336 種化合物中篩選出了血根堿,,這是一種植物生物堿,具有抗增殖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它還可以減少硒蛋白 P 的表達,,減少 PASMC 的增殖,最后在動物水平上證實可以改善肺動脈高壓,。(原文鏈接: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7.03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