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妊娠期婦女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很多因素都可以使妊娠期婦女并發(fā)高血壓,,在母親節(jié)之際,,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這個臨床上常見的問題,。
妊娠前患者有慢性高血壓史,或在妊娠第 20 周前即出現高血壓屬于慢性高血壓合并妊娠的范疇,。目前,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比較公認的原因是在一定遺傳基礎上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而導致機體正常血壓調節(jié)機制失代償,。
影響因素
1. 遺傳因素:
(1)高血壓有明顯遺傳傾向,,家族中有高血壓相關病史的婦女要注意。
(2)高血壓是一個多基因遺傳疾病,,其遺傳特征是多個微效基因的累積效應和某個主要致病基因的決定作用,。
2. 飲食和肥胖:
(1)肥胖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之一,肥胖和血壓呈一定正相關關系,。
(2)高鹽飲食可導致血壓升高,,低鉀低鈣、低動物蛋白的膳食結構又可加重鈉離子對血壓的不良影響,。
(3)飲酒者并發(fā)高血壓的幾率會增加,。
3. 職業(yè)和環(huán)境:
從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職業(yè)、長期精神緊張,、長期受環(huán)境噪音及不良視覺刺激者易患高血壓,。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的危害
輕、中度原發(fā)性高血壓在整個妊娠過程中對母兒影響有限,,但血壓升高卻對胎兒不利,,甚至可危及孕產婦和胎兒的生命。
1.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對孕母的影響:
(1)慢性高血壓合并妊娠并發(fā)子癇前期的婦女,,其早產發(fā)生率較一般孕婦高將近 8~10 倍,。
(2)胎盤早剝的發(fā)生率也會升高 13 倍,產后出血率也明顯升高,。
(3)死亡風險增高,,死亡的常見原因為腦出血、產前子癇,、胎盤早剝及 DIC(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
2.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對胎兒的影響:
(1)胎兒預后與母親血壓水平有直接關系。血壓高于 160/100 mgHg,,胎兒死亡率明顯增加,。
(2)長期慢性高血壓導致子宮血流量持續(xù)降低,大量蛋白尿也使血管內血漿容量減少,,影響胎兒肝,、腎及腦等器官發(fā)育,可導致胎兒宮內發(fā)育遲緩,、胎兒窘迫,、死胎或新生兒窒息及死亡,。
(3)慢性高血壓合并妊娠患者圍產兒死亡以死胎最常見,新生兒死亡次之,,死產最少見,。
(4)新生兒死亡的直接原因常為早產或低體重兒。據統(tǒng)計,,低于胎齡兒占 22.7%,,高于一般發(fā)生率 7 倍之多。
3. 器官病理改變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的病理生理改變:主要是由全身小動脈痙攣,、血管內皮損傷,、全身各系統(tǒng)各臟器血液灌流量減少引發(fā)的器官病理改變。
心臟改變:
(1)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壓心臟最特征性的改變,。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加之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負荷加重,。
(2)長期病變肥大的細胞缺乏足夠的血液供應會出現退行性病變,,心肌細胞萎縮,間質纖維化,,心室壁變薄,,心腔擴大,出現離心性肥厚,。
中樞神經系統(tǒng):
腦細小動脈可發(fā)生纖維素樣壞死,,可并發(fā)血栓及形成微動脈瘤,易在血管痙攣,、血管腔內壓力變化時破裂出血,。
腎臟改變:
(1)腎細小動脈硬化明顯,腎實質萎縮,,結締組織收縮,,可以形成凹陷的固縮病灶。
(2)臨近正常的腎小球血管壁內皮細胞腫脹,,體積增大,,纖維素沉積于內皮細胞下或腎小球間質,血漿蛋白自腎小球漏出形成蛋白尿,。
(3)腎血管痙攣,,導致腎血流量相對減少,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血中尿酸,、肌酐濃度上升,嚴重的可引起腎小球壞死,,腎功能受損,,引起少尿或腎衰竭,。
胎盤和視網膜改變:
(1)胎盤螺旋小動脈發(fā)生壞死,胎盤絨毛廣泛梗死或壞死,,正常絨毛組織減少,,影響胎兒對氧及營養(yǎng)物質的攝取,導致胎兒宮內發(fā)育遲緩,、胎兒窘迫,。
(2)視網膜小動脈發(fā)生痙攣,逐漸硬化,,嚴重時發(fā)生視網膜出血和滲出,,以及視盤水腫,。
診治要點
慢性高血壓合并妊娠的診斷并不困難,,但有些孕婦未經過產前檢查,就診時已妊娠晚期,,需要產后復查時確診,。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患者應檢測血電解質、尿酸,、肌酐,、尿素氮及尿蛋白情況,盡早發(fā)現腎臟損傷,。
慢性高血壓病人病因不明者,,心內科和婦產科醫(yī)生應該要詳細詢問病史和遺傳史情況,同時應做進一步檢測排除 Cushing 綜合征和 Graves 病的可能性,。
由于嗜鉻細胞瘤所引起的妊娠高血壓較少見,,但這種孕婦病死率高。若高度懷疑嗜鉻細胞瘤,,應進行相關檢查,。另外還要排除結蹄組織疾病所引起的高血壓。
心內科和婦產科對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孕婦治療的目標是盡量減少和預防疾病對孕婦及圍產兒的不良影響,。尤其要加強產前檢查,,早期發(fā)現并發(fā)子癇前期。
預防慢性高血壓患者懷孕后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最有效的方法是孕前采用各種療法使患者血壓降到 140/90 mmHg 以下,。
懷孕前,,根據高血壓的發(fā)病原因和患者特征進行治療,開始可用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鈣通道阻滯劑或 ACEi 類藥物。如治療無效可加大藥物劑量,、更換新藥或聯(lián)合用藥,,但對于孕婦而言用藥限制性極大,。
ACEi 類藥物對胎兒新生兒的腎臟具有不可逆的損傷,鈣離子通道阻滯劑有可能影響子宮胎盤血流,。有資料表明,,正確使用硝苯地平與子宮胎盤血流減少無關,孕期可以酌情考慮使用,。
應用甲基多巴,、阿替洛爾、可樂定,、肼屈嗪治療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患者是有效且安全的,。
參考文獻
[1] 高大中,陳慶偉 妊娠心臟病學.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19-49.
[2] 曹澤毅. 中華婦產科學.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495-535.
[3] Craigo SD, Baker ER. 妊娠合并癥. 楊慧霞譯.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347-351.
[4] 葉任高,,陸再英. 內科學. 第六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6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