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屆夏季里約奧林匹克運動會于 2016 年 8 月 5 日如期召開,,全世界人民掀起了運動高潮。對于有嚴重心臟病的患者如心肌梗死患者能夠參與運動嗎,?如果可以的話又該如何運動,?今日總結(jié)資料來與大家談一談。
(一)心肌梗死患者運動的風險
心肌梗死患者不恰當?shù)倪\動會存在很多風險,,James H O'Keefe 等人研究指出,,不恰當?shù)倪\動可以導致心臟過度使用性損傷(cardiac overuse injury),心臟過度損傷可能會帶來更不好的結(jié)局,,如危險的心律失常,、冠狀動脈斑塊形成加速、心臟早衰,、心肌纖維化,、斑塊破裂和急性冠狀動脈血栓等,甚至引起心源性猝死,。因此, 心肌梗死患者運動更需科學謹慎,。
(二)心肌梗死患者需要運動嗎?
心肌梗死患者長期臥床或者少動會導致全身功能廢退,,以及心功能的進一步惡化,,而運動康復可以糾正機體的廢退狀態(tài)。心臟運動康復已經(jīng)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能夠得到持續(xù)治療的關鍵,。
研究顯示,,心血管疾病患者與未達到指南推薦最小運動量的個體相比,達到這一運動水平的個體 5 年內(nèi)死亡或發(fā)生心肌梗死的風險降低 28%~50%,,在心梗及心衰等預后中也存在類似規(guī)律,。
(三)心肌梗死患者如何運動?
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是帶病狀態(tài),,運動強度過大將導致不良后果發(fā)生,,運動強度過小起不到治療作用,因此,在早期需要由醫(yī)院專業(yè)的心臟康復醫(yī)生來指導運動,,對于心肌梗死患者來講,,不同的時期應采取不同的運動方案:
1. 心肌梗死急性期(心梗發(fā)病 48 小時內(nèi)):
指的是心肌梗死監(jiān)護室或做完支架手術后階段,這個階段活動量要求低一些,,主要是上下肢的被動運動,,應由專業(yè)的康復師來執(zhí)行。此期患者應避免劇烈活動,,抬高下肢可增加回心血量,,加重心臟負擔,所以早期也應避免抬高患者下肢,。
2. 亞急性期(心梗發(fā)病 3~7 天):
回到普通病房的患者可以適當增加運動量,,在監(jiān)護下行室內(nèi)或走廊內(nèi)步行運動。完成心肺運動試驗評估,。
3. 出院早期以及門診康復(出院到心梗后 3 個月):
此期緊隨著出院后的康復期,,根據(jù)患者的危險分層,,心肺運動試驗結(jié)果檢測出患者的無氧代謝閾值(AT 值)來制定患者的運動處方,。
4. 維持期或穩(wěn)定期(心梗 3 個月后):
此期患者相對穩(wěn)定,按照醫(yī)生制定運動處方每周 3~5 次運動,,定期復查就可以了,。
(四)心肌梗死患者運動形式
目前主張心肌梗死患者應以有氧運動為主,有氧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即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tài),。比如慢跑,、游泳、快步走,、太極拳等,。盡量避免無氧運動如短跑、舉重,、投擲,、跳高、跳遠,、拔河,、俯臥撐、潛水,、肌力訓練(長時間的肌肉收縮)等,。
(五)心肌梗死患者運動的注意事項
1. 運動強度
如果有專業(yè)醫(yī)師制定好運動處方,我們可以按照醫(yī)師制定的運動處方進行執(zhí)行,但是如果運動過程中我們出現(xiàn)胸悶,、氣短,、頭暈或者其他不適感覺,應停止,,避免過于「堅持」,。
2. 注意運動時間,鍛煉宜晚不宜早
「聞雞起舞」是大多數(shù)人的健身習慣,,但對于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來說,,這個習慣卻很容易引發(fā)危險。清晨是心臟病發(fā)作的高峰期,。在一天 24 小時中,,每天上午 6~9 時為心臟病發(fā)作的「高峰期」,心絞痛和猝死都多在上午 9 時左右發(fā)生,。鑒于此,,心肌梗死患者進行體育運動最好避開心臟病發(fā)作的「清晨峰」,以安排在晚上或下午為好,。從人體生理學的角度看,,無論是體力的發(fā)揮,還是身體的適應能力和敏感性,,均以下午或黃昏時分為佳,。
總之,對于心肌梗死患者來說,,我們應鼓勵其進行有效的,、適當?shù)挠醒踹\動,幫助患者恢復心臟功能,,回歸社會,。但需由專業(yè)的心臟康復醫(yī)師給予指導,切忌盲目的,、跟著「感覺走」的不適宜運動,。
本文作者為哈爾濱市第一醫(yī)院心內(nèi)科周大亮副主任醫(yī)師,點此即可進入作者專欄,。
參考文獻
[1]O'Keefe JH, Franklin B, Lavie CJ. Exercising for health and longevity vs peak performance: Different regimens for different goals. Mayo Clin Proc 2014; DOI: 10.1016/j.mayocp. 2014.07.007.
[2]Lear S, Gasevic D, Hu W, et al. The effect of overall and type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17 countries: Results from the Pro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ic (PURE) study. World Congress of Cardiology & Cardiovascular Health 2016; June 6, 2016; Mexico City, Mex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