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谷報道:DNA修復是人類基因組保持完整性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其最常見的一種形式是刪除DNA鏈上多余的核苷酸,。早先的研究已發(fā)現(xiàn),,DNA修復能力下降,,會使基因損傷累積,從而可能導致與癌癥相關的基因變異,。
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人類基因的DNA(脫氧核糖核酸)自我修復能力受損,可能導致乳腺癌發(fā)病風險提高,??茖W家評論說,這一發(fā)現(xiàn)可能會為癌癥研究與治療開辟新途徑,。
為了驗證DNA修復能力與乳腺癌發(fā)病率的關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桑特拉等人設計了一個實驗。研究人員從多對姐妹身上收集血樣,,而作為研究對象的每對姐妹中有一個已確診為乳腺癌患者,,另一個則不是。
通過對比這些血樣培養(yǎng)出來的細胞系,,桑特拉等人發(fā)現(xiàn)乳腺癌患者的細胞DNA修復能力普遍比對照組的細胞差,,DNA修復能力的下降會導致乳腺癌發(fā)病風險雙倍提高。如果將研究對象的DNA修復能力分成4級,,那么DNA修復能力最低的人,,患乳腺癌的風險是DNA修復能力最高者的3倍。
研究人員在將于19日出版的《國家癌癥研究所雜志》上發(fā)表論文說,,實驗結果證明DNA修復能力低的人更容易患乳腺癌,,也許DNA修復能力可以作為判斷人罹患乳腺癌風險的一種生物標志,尤其是對于有家族病史的人可能更有效,。
在同一期《國家癌癥研究所雜志》上,,其他科學家對這一研究成果評論說,目前要檢驗DNA修復能力還比較困難,,如果能有一種簡便,、快速測量DNA修復能力的手段,那么科學界將更好地理解DNA修復能力和癌癥發(fā)展的關系,,并有可能開發(fā)出減少癌癥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新方法(http://www.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