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一種在中子射線照射下可發(fā)出伽馬射線并殺滅周圍癌細胞的化合物,。
日本東北大學和神戶學院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觀察細胞吸收營養(yǎng)物質時發(fā)現,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等異常細胞可吸收進較大尺寸的微粒。研究人員利用癌細胞的這一特征著手研究,。他們選用能高效放出伽馬射線的釓元素,,令釓與一種親水的物質在“超臨界水”中發(fā)生反應,“超臨界水”指水的溫度和壓強升高到374.3攝氏度和220個標準大氣壓以上時,,形成的一種介于液態(tài)和氣態(tài)的中間狀態(tài)的水,,反應生成的化合物粒子直徑約為40納米,這樣的尺寸使其無法進入正常細胞,,卻可以鉆進癌細胞等異常細胞,,確保接下去的治療更有的放矢。
在用罹患癌癥的實驗鼠進行實驗時,,研究人員將這種化合物注射進實驗鼠體內,,約12個小時后確認化合物粒子已經聚集到癌細胞內部。在中子射線照射下,,化合物粒子發(fā)出伽馬射線并殺死其“宿主”癌細胞,。
神戶學院大學藥學系教授福森義信3月30日通過電話答復新華社記者詢問時說,在此之前,,用中子射線照射濃縮硼產生阿爾法射線殺滅癌細胞的方法受到廣泛矚目,,但那種方法的阿爾法射線有效距離大約為10微米,,而新開發(fā)的釓化合物發(fā)出的伽馬射線有效距離有100微米,,適合于殺滅擴散較廣的癌細胞。
福森義信說,,下一個課題是提高這種化合物微粒向癌細胞聚集的準確性,,徹底解決安全性等問題,以早日推出一種高效安全的癌癥治療新方法,。